《舟中月明夜闻笛》 于鹄

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
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
分类:

作者简介(于鹄)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舟中月明夜闻笛》于鹄 翻译、赏析和诗意

《舟中月明夜闻笛》是唐代诗人于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船中明亮的月夜听到笛声
浦里移舟候信风,
芦花漠漠夜江空。
更深何处人吹笛,
疑是孤吟寒水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船中夜晚听到笛声的场景。诗人在船上等待风向合适,准备继续航行。夜晚的江面上芦苇茂密,月光照射下来,江面一片空旷。在这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听到了深处传来的笛声,但是他无法确定是谁在吹奏,只觉得那个人犹如独自在寒冷的水中吟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寂静而空旷的夜晚景象,通过诗人在船中聆听笛声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寂和思索的情感。诗中的"浦里移舟候信风"表现了诗人对风向的期待,同时也隐喻出他对未知前程的期盼。"芦花漠漠夜江空"的描绘增强了夜晚的寂静和空旷感,给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更深何处人吹笛"这句,将笛声传来的位置描述为"更深",强化了诗人对身处船中、听到笛声之人身份的猜疑和好奇。最后的"疑是孤吟寒水中"表达了诗人的感受,他以为那个吹笛之人在孤独的寒冷水中吟唱,这种孤寂与无助的情绪通过诗人的猜测得以体现。

整首诗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船中听到笛声时的情感和思绪,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幽寂与思索的意境。作者通过诗中的细腻描写,抓住了夜晚的静谧与寂寞,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深沉。整首诗意境空灵,给人以清幽的感觉,读来令人心生遐思,引发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舟中月明夜闻笛》于鹄 拼音读音参考

zhōu zhōng yuè míng yè wén dí
舟中月明夜闻笛

pǔ lǐ yí zhōu hòu xìn fēng, lú huā mò mò yè jiāng kōng.
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
gēng shēn hé chǔ rén chuī dí, yí shì gū yín hán shuǐ zhōng.
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舟中月明夜闻笛》专题为您介绍舟中月明夜闻笛古诗,舟中月明夜闻笛于鹄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