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诸周二首》 陈与义

风送孤篷不可遮,山中城里总非家。
临行有恨君知否,不见篱前稻著花。
分类:

作者简介(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别诸周二首》陈与义 翻译、赏析和诗意

《别诸周二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送孤篷不可遮,
山中城里总非家。
临行有恨君知否,
不见篱前稻著花。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离别朋友周二的场景和情感。诗人坐在孤独的小船上,随着风的吹拂,意识到离别的无法遮掩。无论是山中还是城里,都不再是他的家。在离别之际,诗人对朋友有着深深的不舍之情,希望朋友能理解他内心的痛苦。诗人还表达了自己离别前没能看到朋友家前篱笆旁的稻田盛开的花朵,这也成为了他离别时的遗憾之一。

赏析:
《别诸周二首》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离别之情。首句“风送孤篷不可遮”,诗人坐在小船上,感受到风的吹拂,意味着他的离去无法掩盖。接着,“山中城里总非家”,诗人明确表示无论是山中还是城里,都不再是他的归宿,体现了他离别时的孤寂和无奈。

第三句“临行有恨君知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遗憾之情,他希望朋友能够理解他的内心痛苦。最后一句“不见篱前稻著花”,揭示了诗人离别前未能看到朋友家前稻田盛开的花朵,强调了诗人对离别时的遗憾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而凝练的语言,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深入人心。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离别之情与大自然相结合,使读者在感受离别的悲伤之余,也能引发对人世间离合的思考。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别诸周二首》陈与义 拼音读音参考

bié zhū zhōu èr shǒu
别诸周二首

fēng sòng gū péng bù kě zhē, shān zhōng chéng lǐ zǒng fēi jiā.
风送孤篷不可遮,山中城里总非家。
lín xíng yǒu hèn jūn zhī fǒu, bú jiàn lí qián dào zhe huā.
临行有恨君知否,不见篱前稻著花。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别诸周二首》专题为您介绍别诸周二首古诗,别诸周二首陈与义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