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阆州二绝》 洪咨夔

锦屏山后十二渡,一渡一回商浅深。
前行戒后谨毋忽,浅处着脚深寒心。
分类:

作者简介(洪咨夔)

洪咨夔头像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发阆州二绝》洪咨夔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发阆州二绝》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洪咨夔。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锦屏山后十二渡,
一渡一回商浅深。
前行戒后谨毋忽,
浅处着脚深寒心。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阆州锦屏山后渡过的十二次河流,每次渡河都有不同的水深。作者告诫前行的人要谨慎小心,不要忽视警告,因为即使水浅,也可能藏有深寒的危险。

赏析:
《发阆州二绝》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渡河的场景,通过对水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前行时谨慎的警示。整首诗词以严密的格律和押韵构成,给人以流畅的感觉。

诗中的“锦屏山后十二渡”揭示了作者在山后渡过的十二条河流,这种渡河的次数和山后的景象暗示了作者在艰险的旅途中的坚持和努力。每一次渡河都有不同的水深,这种变化象征着前行路上的障碍和困难。作者用“商浅深”来形容水的深度,巧妙地运用了反义词,表达了水深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提醒人们在前行时要保持警觉。

最后两句“前行戒后谨毋忽,浅处着脚深寒心”是作者对读者的忠告。作者通过“戒”、“谨”、“忽”等词语,强调了前行时的谨慎和警惕。他告诫人们,即使看似水深不足以令人担忧,也要小心翼翼,因为深处可能隐藏着寒冷和危险。这里的“深寒心”既可以理解为对水温的寒冷感受,也可以引申为对前行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的担心。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渡河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前行者的警示和忠告。它以简洁的形式传递了深刻的意义,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的文学才华和智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发阆州二绝》洪咨夔 拼音读音参考

fā láng zhōu èr jué
发阆州二绝

jǐn píng shān hòu shí èr dù, yī dù yī huí shāng qiǎn shēn.
锦屏山后十二渡,一渡一回商浅深。
qián xíng jiè hòu jǐn wú hū, qiǎn chù zhe jiǎo shēn hán xīn.
前行戒后谨毋忽,浅处着脚深寒心。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发阆州二绝》专题为您介绍发阆州二绝古诗,发阆州二绝洪咨夔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