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应令诗》 沈约

隘此大泛庭。
方知九垓局。
穷天岂弥指。
尽地不容足。
分类:

作者简介(沈约)

沈约头像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大言应令诗》沈约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大言应令诗》是南北朝时期沈约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隘此大泛庭,
方知九垓局。
穷天岂弥指,
尽地不容足。

诗意:
这个广阔无边的大泛庭,让人才能真正领悟到宇宙的辽阔。天空的边界何等狭窄,地面的广袤无法容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大泛庭的描绘,表达了宇宙的广袤无边以及人类的渺小与无法穷尽的思想。诗中的"大泛庭"指的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九垓"则是古代对宇宙的计量单位,表示宇宙的辽阔无边。作者通过"隘此"一词突出了自身的有限与渺小,强调只有在这个广袤的宇宙中,才能真正领悟到宇宙的辽阔与深邃。"穷天"表示探究天空的边界,却无法到达极限,"岂弥指"表达了无法穷尽的意思。"尽地不容足"则强调地面的广袤无法容纳所有的事物和思想。

整首诗词通过对宇宙的描绘,以及对人类渺小与无法穷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无限广阔的赞叹和自身的渺小感。它呈现了一种思索宇宙与人生的哲学意味,引发读者对自身存在的思考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微小与无力,同时也传达了对宇宙壮丽与神秘之处的敬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大言应令诗》沈约 拼音读音参考

dà yán yīng lìng shī
大言应令诗

ài cǐ dà fàn tíng.
隘此大泛庭。
fāng zhī jiǔ gāi jú.
方知九垓局。
qióng tiān qǐ mí zhǐ.
穷天岂弥指。
jǐn dì bù róng zú.
尽地不容足。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大言应令诗》专题为您介绍大言应令诗古诗,大言应令诗沈约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