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晁补之

半刺还为权刺史,朝衙不坐坐铃斋。
按头通事通何事,昨夜东园芍药开。
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头像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即事》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即事》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半刺还为权刺史,
朝衙不坐坐铃斋。
按头通事通何事,
昨夜东园芍药开。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诗中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位权臣的属下,但半途却被任命为刺史(地方行政官),权势得到了提升。然而,他并不喜欢在朝廷中坐堂,而是喜欢在自己的铃斋中静心思考。他要处理的事务繁多,但他却在思考着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这些事务。在前一夜,他的东园里的芍药花开放了,这也许给他带来了一些安慰和愉悦。

赏析:
这首诗写了一个官员的内心世界和对权力的态度。诗人通过对官员的角色和情境的描写,展现了他对权力的矛盾态度。虽然他获得了更高的职位,但他却不愿意沉浸在朝廷权力的辖制之下。相反,他选择了在自己的铃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独立思考。这种心境的表达呈现了作者对自由、独立和内心追求的向往。

诗中的东园芍药开放的描写,也暗示了官员心中的一丝悠闲和美好。芍药作为一种美丽的花卉,象征着宁静、富足和欢乐。作者通过昨夜东园芍药开的描写,展现了官员在繁忙的公务中也能找到一片宁静和美好的心灵净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官员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权力的矛盾态度以及对内心追求的向往。它展示了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望,以及在繁忙中寻找内心平静和美好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即事》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jí shì
即事

bàn cì hái wèi quán cì shǐ, cháo yá bù zuò zuò líng zhāi.
半刺还为权刺史,朝衙不坐坐铃斋。
àn tóu tōng shì tōng hé shì, zuó yè dōng yuán sháo yào kāi.
按头通事通何事,昨夜东园芍药开。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即事》专题为您介绍即事古诗,即事晁补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