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呈十五叔父》 晁补之

凌兢瘦马不堪驱,塞眼红尘暗九衢。
太学虀盐聊乐只,故园桃李且归欤。
上书北阙三年困,种豆南山一半芜。
忍志动心天相我,莫惭关吏辱陈余。
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头像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出都呈十五叔父》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出都呈十五叔父》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凌兢瘦马不堪驱,
塞眼红尘暗九衢。
太学虀盐聊乐只,
故园桃李且归欤。
上书北阙三年困,
种豆南山一半芜。
忍志动心天相我,
莫惭关吏辱陈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晁补之离开都城返回故乡的情景。诗中通过凌厉奔马难以前行、眼前纷扰的红尘世界,以及对太学和盐职的厌倦和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渴望和追求简单宁静生活的心愿。在北阙上书三年的辛劳中,又体验到了种豆南山的艰苦和辛苦的劳作,但他仍然坚守初心,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决心不辱使命。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不愿因受到官吏的侮辱而感到羞愧,树立了自己的坚强意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归乡的渴望。通过对马匹瘦弱和红尘世界的描绘,诗中展现了作者对繁杂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太学和盐职是宋代时期的官僚制度,诗中作者对这些官僚职务的厌恶也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同时,诗中以北阙三年困和种豆南山一半芜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不畏惧官吏的羞辱,展示了作者的坚毅和正直。

该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明确的意境,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清贫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势和世俗欲望的厌弃。它以自身的感受和经历,展示了作者坚守初心、不为外界所动的品质,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追求真理和道德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出都呈十五叔父》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chū dōu chéng shí wǔ shū fù
出都呈十五叔父

líng jīng shòu mǎ bù kān qū, sāi yǎn hóng chén àn jiǔ qú.
凌兢瘦马不堪驱,塞眼红尘暗九衢。
tài xué jī yán liáo lè zhǐ, gù yuán táo lǐ qiě guī yú.
太学虀盐聊乐只,故园桃李且归欤。
shàng shū běi quē sān nián kùn, zhǒng dòu nán shān yī bàn wú.
上书北阙三年困,种豆南山一半芜。
rěn zhì dòng xīn tiān xiàng wǒ, mò cán guān lì rǔ chén yú.
忍志动心天相我,莫惭关吏辱陈余。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出都呈十五叔父》专题为您介绍出都呈十五叔父古诗,出都呈十五叔父晁补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