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苏辙

黄蜡供炊自一家,锱铢贫富递矜夸。
都城争买方薪贵,却顾松花已自奢。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黄蜡供炊自一家,
锱铢贫富递矜夸。
都城争买方薪贵,
却顾松花已自奢。

中文译文:
黄蜡作为燃料,供应家中的炊事,
每个人都以微小的富贵互相夸耀。
在都城里,人们争相购买柴火,价格飞涨,
然而却忽略了松花已经成为奢侈品。

诗意解读: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社会上的一种虚荣心态。首先,诗人提到黄蜡作为燃料,供应家中的炊事。这里黄蜡可以被视为一种普通的燃料,象征着人们生活的朴素和简单。接着,诗人描述了人们因微小的富贵而相互夸耀,锱铢贫富的争夸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然而,在这种虚荣的炫耀中,人们却忽视了松花已经成为奢侈品。松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燃料,代表着人们追求奢华和虚荣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黄蜡和松花这两种燃料的地位和价值,揭示了人们追求虚荣和忽视本真的心理现象。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抓住了社会中人们对财富和地位的追逐,以及在这种追逐中忽略了生活的本质和真实的价值。通过对材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以朴素的词句构建了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判。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苏辙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于朴素生活和真实价值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máo jūn shāo sōng huā liù jué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huáng là gōng chuī zì yī jiā, zī zhū pín fù dì jīn kuā.
黄蜡供炊自一家,锱铢贫富递矜夸。
dū chéng zhēng mǎi fāng xīn guì, què gù sōng huā yǐ zì shē.
都城争买方薪贵,却顾松花已自奢。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专题为您介绍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古诗,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