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苏辙

仿佛城南路,繁香扑市桥。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句》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句》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仿佛城南路,繁香扑市桥。
百遍飞毛腰,千回斗绣袍。
何人知我意,能与语者高。
风卷杨柳侧,花随柳絮飘。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写春天的景象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繁花盛开、风景宜人的城南路的赞美之情。桥上弥漫着花香,犹如迷人的气息扑鼻而来。诗中提到了一种织绣的技艺,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作者感叹于自己的意境无人能懂,只有能言之人才能理解他的高远情怀。风吹动了杨柳,花瓣随着柳絮飘散,给整个景象增添了一丝轻盈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幅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苏辙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他以繁花盛开的城南路为背景,通过花香、飞舞的柳絮和风的吹拂等元素,创造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画面。诗中的"仿佛"二字,表现了作者对城南路美景的感叹和赞美之情,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通过提及"飞毛腰"和"斗绣袍",作者展示了对织绣技艺的赞美,暗示了对精湛技艺和美的追求。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作者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情感,他感叹自己的高远意境只有能言之人才能理解。最后,诗人以风吹动杨柳,花瓣随柳絮飘散的画面作为结束,给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丝轻盈和流动的感觉。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流露了一丝孤独和无人理解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技艺的赞美,诗词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和美好的春日世界,引发读者对美的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句》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fǎng fú chéng nán lù, fán xiāng pū shì qiáo.
仿佛城南路,繁香扑市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句》专题为您介绍句古诗,句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