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 苏辙

不悟身边一斗红,圣贤随世亦时中。
何人知有中书巧,缚送能书陈孟公。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悟身边一斗红,
圣贤随世亦时中。
何人知有中书巧,
缚送能书陈孟公。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于时代变迁以及真才实学的思考。诗人以黄庭坚学士的猩毛笔为切入点,反思了身边人们对于真才实学的认识和珍视程度的缺失。他认为,在红尘世界中,即使是圣贤也很难真正被人们所理解和珍视。然而,他质问,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中书巧的价值呢?苏辙以陈孟公为例,将其才情与黄庭坚进行比较,表达了对中书巧的赞赏和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传递了诗人对于真才实学的思考和反思。首两句“不悟身边一斗红,圣贤随世亦时中”,通过“一斗红”这一形象的修辞手法,暗示了真才实学的珍贵和难得。诗中的“圣贤”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物,而“时中”则表示他们也并非时时刻刻都能被人们所理解和珍视。这种对真才实学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辨。

接下来的两句“何人知有中书巧,缚送能书陈孟公”,通过对中书巧与陈孟公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中书巧的珍贵。中书巧指的是擅长书法、文学的人才,而陈孟公则指陈亮和孟浩然,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诗人以陈孟公作为例子,表达了他对于中书巧的赞赏和对于才情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于真才实学的珍视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它启示人们要珍视真才实学,关注那些在红尘中默默耕耘的人才,而非被时代浮躁和功利所迷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huáng tíng jiān xué shì xīng máo bǐ
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

bù wù shēn biān yī dòu hóng, shèng xián suí shì yì shí zhōng.
不悟身边一斗红,圣贤随世亦时中。
hé rén zhī yǒu zhōng shū qiǎo, fù sòng néng shū chén mèng gōng.
何人知有中书巧,缚送能书陈孟公。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专题为您介绍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古诗,次韵黄庭坚学士猩毛笔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