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三绝》 苏辙

懊恼嘉荣白发年,逢人依旧唱阳关。
渭城朝雨今谁听,砑鼓跳踉一破颜。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戏题三绝》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戏题三绝》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懊恼嘉荣白发年,
逢人依旧唱阳关。
渭城朝雨今谁听,
砑鼓跳踉一破颜。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辙对时光流转和自身衰老的懊恼之情。他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头发已经变白,但他依旧唱着《阳关曲》迎接来访的客人。然而,他疑惑着现在的渭城早晨的雨声,是否还有人能够欣赏这美妙的声音。最后,他描述了他自己敲击着砑鼓跳跃的情景,一时忘却了年岁的衰老。

赏析:
《戏题三绝》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自身年老的懊恼之情。诗中的"懊恼嘉荣白发年"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白发的无奈和沧桑,同时也揭示了时光无情地带走了他的青春。"逢人依旧唱阳关"一句,则表明了作者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热情和才华,尽管岁月已经使他的容颜变老。"渭城朝雨今谁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疑惑和无奈,他怀疑现在的人们是否还能够欣赏到渭城早晨细雨的美妙。最后的"砑鼓跳踉一破颜"一句,则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自己在欢声笑语中暂时忘却年老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词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情感,通过对自身年老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词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光阴流逝的无奈与思索,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于珍惜时间、珍惜生活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戏题三绝》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xì tí sān jué
戏题三绝

ào nǎo jiā róng bái fà nián, féng rén yī jiù chàng yáng guān.
懊恼嘉荣白发年,逢人依旧唱阳关。
wèi chéng zhāo yǔ jīn shuí tīng, yà gǔ tiào liáng yī pò yán.
渭城朝雨今谁听,砑鼓跳踉一破颜。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戏题三绝》专题为您介绍戏题三绝古诗,戏题三绝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