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师嵩山图》 苏辙

峻极登高二十年,汝州回望一依然。
君行亦是高秋後,试觅神清古洞天。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蹇师嵩山图》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蹇师嵩山图》是苏辙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蹇师嵩山图

峻极登高二十年,
汝州回望一依然。
君行亦是高秋後,
试觅神清古洞天。

译文:
在艰辛中攀登峻岭嵩山已有二十年,
回首汝州,一切依然如故。
你的行迹也在深秋之后,
尝试寻找那神圣清净的古老洞天。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苏辙对自然山水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作者以嵩山为背景,描述了自己攀登峻岭的艰辛历程,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与积累,终于登上了峻岭之巅。回望汝州,一切依然如故,仿佛时间静止,但也透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珍惜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转折,以“君行亦是高秋後”开篇,表达了作者对某位君主的赞扬和期待。君主的行迹也在深秋之后,意味着君主在政务上经历了困境与曲折,但作者仍然期待君主能够寻找到一处神圣清净的洞天。这里的洞天象征着理想境界和宽广胸怀,期望君主能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的心智,并在深秋之后找到一片宁静和安宁的心灵净土。

赏析:
《蹇师嵩山图》以苏辙特有的婉约风格写就,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艰辛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自然山水景观作为意境背景,通过对比描写,凸显出人生的坎坷与曲折,以及对逆境中的坚持和追求的赞美。

诗中的“峻极登高二十年”一句,形象地传达了苦难与坚持不懈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卓越和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同时,“君行亦是高秋後”一句,则呼应了前句,以政治意味示人,表达了对君主在困境中保持清醒和追求理想的期望。

整首诗意境高远,意蕴丰富,通过对嵩山和君主的描写,展现了苏辙对人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思考。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对人生坎坷的认同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也透过景物描写,感受到自然界与人生之间的共通之处,进而引发对内心境界的思考与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蹇师嵩山图》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jiǎn shī sōng shān tú
蹇师嵩山图

jùn jí dēng gāo èr shí nián, rǔ zhōu huí wàng yī yī rán.
峻极登高二十年,汝州回望一依然。
jūn xíng yì shì gāo qiū hòu, shì mì shén qīng gǔ dòng tiān.
君行亦是高秋後,试觅神清古洞天。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蹇师嵩山图》专题为您介绍蹇师嵩山图古诗,蹇师嵩山图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