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首》 曾巩

京室天下归,飞甍无余地。
国士忧社稷,涂人养声利。
贵贱竞一时,峨冠各鳞次。
子龙独幽远,聘召漠无意。
分类:

作者简介(曾巩)

曾巩头像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咏史二首》曾巩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咏史二首》

京室天下归,
飞甍无余地。
国士忧社稷,
涂人养声利。
贵贱竞一时,
峨冠各鳞次。
子龙独幽远,
聘召漠无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得以展示,表达了曾巩对宋代时局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触动。诗词的主题围绕着京室(指朝廷)的兴衰、国士的忧国忧民、贵贱之间的竞争以及一些杰出人物的命运。

诗的前两句,“京室天下归,飞甍无余地”,描绘了朝廷的权力集中以及宫殿宏伟壮丽的景象。京室代表着皇权,天下归指统一天下,飞甍无余地表示朝廷高耸宏大,无可计数的楼阁宫殿。

接下来的两句,“国士忧社稷,涂人养声利”,表达了国士(指有志于国家事务的士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责任感,涂人养声利则是指一些庸碌之辈只顾追逐个人声利。

接着的两句,“贵贱竞一时,峨冠各鳞次”,描绘了社会中贵贱之间的竞争现象,峨冠是指高高在上的冠冕之物,各鳞次表示层次不齐,各不相同。

最后的两句,“子龙独幽远,聘召漠无意”,指的是某位杰出人物子龙(可能指赵子龙,也就是赵云)孤独遥远,不受聘召,漠不关心官位和权势。

整首诗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道德风尚以及人才的境遇。曾巩通过对时代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稷安危和人生境遇的忧虑和思考。诗词既有对时代荣辱的触动,也有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体现了曾巩对社会现实的思索和对人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咏史二首》曾巩 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shǐ èr shǒu
咏史二首

jīng shì tiān xià guī, fēi méng wú yú dì.
京室天下归,飞甍无余地。
guó shì yōu shè jì, tú rén yǎng shēng lì.
国士忧社稷,涂人养声利。
guì jiàn jìng yī shí, é guān gè lín cì.
贵贱竞一时,峨冠各鳞次。
zi lóng dú yōu yuǎn, pìn zhào mò wú yì.
子龙独幽远,聘召漠无意。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咏史二首》专题为您介绍咏史二首古诗,咏史二首曾巩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