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黄公度

野鸟春布谷,阶虫秋络丝。
呶呶空过耳,终不救寒饥。
分类:

作者简介(黄公度)

黄公度头像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偶成》黄公度 翻译、赏析和诗意

《偶成》是宋代诗人黄公度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野鸟春布谷,
阶虫秋络丝。
呶呶空过耳,
终不救寒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两种不同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哲理。

首先,诗中描述了春天野鸟的情景,野鸟在春季的时候布谷(古代称谷物的一种)吃食。这一景象展现了春天的丰收和生机盎然的景象,代表了生命的活力和喜悦。

接着,诗人切换到秋天的景象,描述了阶虫(一种蛴螬)在秋季编织丝网。这一景象则呈现出秋天的寂静和萧瑟,代表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两句描写了人类的境遇。诗人用“呶呶”来形容人们的喧嚣和忙碌,然而这些喧嚣和忙碌并不能解决人们的寒饥之苦。这是对人生的反思,暗示着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迷失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和需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寓意着人生的哲理。它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心的需求和追求真正的价值,而不是被琐碎的事务所困扰。诗词的简洁、明快的语言,以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对比描写,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偶成》黄公度 拼音读音参考

ǒu chéng
偶成

yě niǎo chūn bù gǔ, jiē chóng qiū luò sī.
野鸟春布谷,阶虫秋络丝。
náo náo kōng guò ěr, zhōng bù jiù hán jī.
呶呶空过耳,终不救寒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偶成》专题为您介绍偶成古诗,偶成黄公度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