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玉佩》 刘过

借榻卧云屋,欹枕仔细听。
误疑鸣珂声,不知水泠泠。
分类:

作者简介(刘过)

刘过头像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玉佩》刘过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玉佩》
朝代:宋代
作者:刘过

玉佩挂在室内,我躺在云屋的床榻上。我侧卧着,细心倾听着周围的声音。我错误地怀疑那声音是鸣珂的声音,实际上却是清澈的水流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云屋中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诗人躺在床上,静静地倾听着周围的声音,引发了他内心的疑惑和错觉。他错误地将水流声误认为是鸣珂的声音,这表明他对环境的感知和认知出现了一些偏差。

通过这种错觉,诗人传达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和思考。这首诗揭示了人类感知和认知的主观性,以及我们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的误解和错误。诗人以一种细腻的方式表达了对于自身感知能力的怀疑和对于真实性的追求。

这首诗中运用了错觉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声音的错觉和对水流声的描述,诗人展示了他对于感知和认知的独特观察。这种观察引发了他对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界限的思考,同时也折射出人类在感知世界时常常受到错觉和主观思维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微妙的方式揭示了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复杂性,通过错觉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于真实和虚幻之间边界的思考。这使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深度,引发人们对于自身感知能力和对外界的理解方式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玉佩》刘过 拼音读音参考

yóu guō xī lǚ shí dòng èr shí yǒng yù pèi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玉佩

jiè tà wò yún wū, yī zhěn zǐ xì tīng.
借榻卧云屋,欹枕仔细听。
wù yí míng kē shēng, bù zhī shuǐ líng líng.
误疑鸣珂声,不知水泠泠。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玉佩》专题为您介绍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玉佩古诗,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玉佩刘过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