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都纪行》 汪元量

寻僧入相国寺,领客过太师桥。
行到汴隄西畔,柳阴阴处鱼跳。
分类:

作者简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汴都纪行》汪元量 翻译、赏析和诗意

《汴都纪行》是宋代文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描述了作者寻访僧人,经过相国寺和太师桥,行至汴河西岸的柳荫下,观赏鱼儿跃出水面的景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寻僧入相国寺,
领客过太师桥。
行到汴隄西畔,
柳阴阴处鱼跳。

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作者的旅行经历,展示了汴京(今河南开封)的风景和人文景观。作者寻访僧人,进入相国寺,领导客人游览太师桥。当他们行至汴河西岸的柳荫下时,看到了鱼儿跃出水面的美景。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观和宁静氛围。

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言勾勒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展示了自然界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相国寺和太师桥代表了古代建筑的壮丽和庄严,而汴河和柳树则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柔美。鱼儿跃出水面的景象给人以愉悦和宁静的感觉,让人仿佛亲身置身于这片宜人的景色中。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描写,展示了汪元量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知和对人文景观的赞美之情。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宁静和愉悦,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宋代城市的风貌和自然环境的美好。整首诗词以其朴素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让人陶醉其中。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汴都纪行》汪元量 拼音读音参考

biàn dōu jì xíng
汴都纪行

xún sēng rù xiàng guó sì, lǐng kè guò tài shī qiáo.
寻僧入相国寺,领客过太师桥。
xíng dào biàn dī xī pàn, liǔ yīn yīn chǔ yú tiào.
行到汴隄西畔,柳阴阴处鱼跳。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汴都纪行》专题为您介绍汴都纪行古诗,汴都纪行汪元量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