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值雨》 汪元量

惠山寺里北人过,古柏茎茎伐尽柯。
三世佛身犹破相,一泓泉水亦生波。
山林虽乐无非乐,尘世多魔未是魔。
举似于人何以故,坐檐閒看雨滂沱。
分类:

作者简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惠山值雨》汪元量 翻译、赏析和诗意

《惠山值雨》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以惠山寺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北方人在惠山寺中遇到雨天时的景象。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惠山寺里北方人经过,
古柏枝叶被砍得几乎一干二净。
佛像经历了三个时代的磨损,
泉水中的涟漪也在生起涟漪。
尽管山林中有欢乐,但并非常乐,
尘世间存在着许多魔力,但未必全是魔力。
举起似人的姿态,为何如此?
坐在檐下,闲看倾盆大雨。

诗意:
《惠山值雨》通过对惠山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俗之间的思考。古柏被砍伐的景象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消逝,佛像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依旧展现着破相的美。泉水中的涟漪则象征着生命的起伏和波澜。

作者通过山林之乐与尘世之魔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乐趣的思考。尽管山林中的快乐是真实存在的,但尘世中也存在着各种诱惑和困扰。这种对乐与魔的思考,使得作者对人生的矛盾和追求产生了思考。

赏析:
《惠山值雨》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和世俗的深刻思考。古柏被砍伐的形象和佛像的破相,呈现了岁月流转和生命的脆弱性。泉水中的涟漪则展示了生命的起伏和波澜。

诗人通过对山林虽乐、尘世多魔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乐趣和矛盾的思考。尽管山林中的乐趣是真实存在的,但尘世中的魔力也不容忽视。这种对人生的矛盾思考,使得诗中流露出对追求和意义的思索。

整首诗以观察者的角度,用简洁的词句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同时,诗中的意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惠山值雨》汪元量 拼音读音参考

huì shān zhí yǔ
惠山值雨

huì shān sì lǐ běi rén guò, gǔ bǎi jīng jīng fá jǐn kē.
惠山寺里北人过,古柏茎茎伐尽柯。
sān shì fú shēn yóu pò xiàng, yī hóng quán shuǐ yì shēng bō.
三世佛身犹破相,一泓泉水亦生波。
shān lín suī lè wú fēi lè, chén shì duō mó wèi shì mó.
山林虽乐无非乐,尘世多魔未是魔。
jǔ shì yú rén hé yǐ gù, zuò yán xián kàn yǔ pāng tuó.
举似于人何以故,坐檐閒看雨滂沱。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惠山值雨》专题为您介绍惠山值雨古诗,惠山值雨汪元量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