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友路秀才赴举》 刘禹锡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
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
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
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分类: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头像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送李友路秀才赴举》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
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
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
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中文译文:
谁会怜悯相门之子,默默望着秋山。
生在锦绣衣缝之中,为文学奋斗于笔砚之间。
在荣誉与亲情的名字之间,放弃官僚的职位追求学问。
期望明年获得桂冠,回到家中让父母开怀笑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李友路秀才出征举人考试时的心情和境遇。诗人首先表达了李友路作为相门子弟的无奈,无人能理解他的心境,他只能默默望着远处的秋山。接着,诗人描绘了李友路的成长背景,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却选择辛勤笔耕砚田,专心苦读。然后,诗人表扬了李友路的崇高品德,他抛弃了官职的班底,独立追求学问。最后,诗人希望李友路能在明年的考试中取得成功,回到家中,让父母开怀笑颜。

这首诗通过对李友路秀才的描述,表达了对于奋斗追求的理解和赞赏。诗中描绘的景象真实生动,言语简练,情感真挚,与读者产生共鸣。整首诗篇朴实无华,直抒胸臆,展现出知识分子追求理想的崇高品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刘禹锡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lǐ yǒu lù xiù cái fù jǔ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

shuí lián xiāng mén zǐ, bù yǔ wàng qiū shān.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
shēng zhǎng qǐ wán nèi, xīn qín bǐ yàn jiān.
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
róng qīn zài míng zì, hào xué qì guān bān.
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
zhù qí míng nián guì, gāo táng kāi xiào yán.
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专题为您介绍送李友路秀才赴举古诗,送李友路秀才赴举刘禹锡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