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憹歌(五首)》 刘基

昨夜霜风起,入户复吹帷。
儿啼母心酸,母愁儿不知。
分类: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头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懊憹歌(五首)》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懊憹歌(五首)》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懊憹歌,刘基之作,以五首诗歌形式表达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纠葛。虽然这些诗词没有提供具体的文本内容,但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的"懊憹"这个词汇来推测其大致意义。"懊憹"是指痛苦、忧愁和焦虑等复杂的情感状态。因此,这首诗词可能涵盖了家庭关系、亲情纠葛以及母爱与子爱之间的错位。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昨夜的风雨,将情感寓于自然景观之中。霜风的咆哮,进入屋内,吹动着帷幕,象征着外界的冷酷与不安。然而,与此同时,儿子的啼哭与母亲的心酸形成了对比。这里反映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意,而儿子则似乎不理解母亲的忧愁之情。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表达了母爱与子爱之间的微妙关系。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意,以及她为儿子的幸福所付出的辛劳,都体现在诗中。然而,儿子却无法理解母亲的心酸与忧愁,这种情感错位增加了诗词的戏剧性和触动人心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描写,表达了母亲与儿子之间情感的纠葛与错位。它引发了读者对于亲情、家庭关系和母爱的思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懊憹歌(五首)》刘基 拼音读音参考

ào náo gē wǔ shǒu
懊憹歌(五首)

zuó yè shuāng fēng qǐ, rù hù fù chuī wéi.
昨夜霜风起,入户复吹帷。
ér tí mǔ xīn suān, mǔ chóu ér bù zhī.
儿啼母心酸,母愁儿不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懊憹歌(五首)》专题为您介绍懊憹歌(五首)古诗,懊憹歌(五首)刘基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