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 李廌

泉南南蒲是南溟,瘴雾熏人不用醒。
想对文书搔首罢,刺桐花下学兰亭。
分类:

作者简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李廌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是李廌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南蒲地区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对官职的追求与对文学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别元勋,不再吹嘘担任侍亲官职的南蒲地区。
南蒲就像南海的一部分,瘴雾笼罩,使人难以清醒。
我想摆脱繁文缛节,放下尘世的琐事,
在刺桐花下,汲取兰亭的学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南蒲地区为背景,通过描绘瘴雾笼罩的景象,表达了对那里环境的厌倦和不满。瘴雾使人感到沉闷和迷茫,无法清醒地去体验生活。诗人借此抒发对现实琐事的厌倦,表达了对官职和功名的不屑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渴望。

诗中的“元勋”指的是诗人所送别的人物,而“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则意味着不再吹嘘担任侍亲官职的南蒲地区。这种态度显露出诗人对权位的淡漠,他更注重追求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诗人在诗中提到“刺桐花下学兰亭”,表达了他对文学的向往和对兰亭颂的学习。刺桐花下,指的是一个清幽的地方,暗示着诗人希望远离尘嚣,寻求宁静的心灵净土。兰亭指的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集会,被誉为千古文章第一楼。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汲取兰亭的学问,追求文学上的造诣。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出诗人对权势和名利的淡薄态度,以及对自由和文学追求的渴望。通过对南蒲地区瘴雾笼罩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官场繁文缛节的疲惫和对自由与学问的向往,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李廌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yuán xūn bù fá shì qīn zhī guān quán nán bā shǒu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

quán nán nán pú shì nán míng, zhàng wù xūn rén bù yòng xǐng.
泉南南蒲是南溟,瘴雾熏人不用醒。
xiǎng duì wén shū sāo shǒu bà, cì tóng huā xià xué lán tíng.
想对文书搔首罢,刺桐花下学兰亭。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专题为您介绍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古诗,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李廌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