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兴》 李廌

悠悠东郭道,莽莽四海志。
晨光曦高林,泫露泣征辔。
巨防扬渌漪,哀泉赴横卫。
我生窘羁束,感叹抚消髀。
分类:

作者简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秋日杂兴》李廌 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日杂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由李廌所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悠悠东郭道,
莽莽四海志。
晨光曦高林,
泫露泣征辔。
巨防扬渌漪,
哀泉赴横卫。
我生窘羁束,
感叹抚消髀。

译文:
无垠的东郭道,
辽阔的志向扩展到四海。
清晨的阳光照耀高耸的林木,
露珠滑过征途上的马辔而泪流不止。
巨大的防线引起涟漪,
悲伤的泉水流向横卫。
我生活在窘迫和束缚之中,
感叹着,摩挲着消磨我的力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日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东郭道和四海志向的广阔,表达了自己宏大的抱负和追求。清晨的阳光和泪流不止的露珠,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压抑,可能暗指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挫折。

诗中提到的巨防、渌漪、哀泉等词语,通过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这些形象意味着人生中的困境和不平凡的经历,展示了诗人对于宿命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身的窘迫和束缚,以及对这种局限的感叹和思索。他感叹自己的生活处境,抚摸着消磨掉自己力量的束缚,透露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将诗人的思考与现实经历相融合,展示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回应。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秋日杂兴》李廌 拼音读音参考

qiū rì zá xìng
秋日杂兴

yōu yōu dōng guō dào, mǎng mǎng sì hǎi zhì.
悠悠东郭道,莽莽四海志。
chén guāng xī gāo lín, xuàn lù qì zhēng pèi.
晨光曦高林,泫露泣征辔。
jù fáng yáng lù yī, āi quán fù héng wèi.
巨防扬渌漪,哀泉赴横卫。
wǒ shēng jiǒng jī shù, gǎn tàn fǔ xiāo bì.
我生窘羁束,感叹抚消髀。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秋日杂兴》专题为您介绍秋日杂兴古诗,秋日杂兴李廌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