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古香炉》 李廌

质为浮休弃,形惟好古宜。
埏陶异甓砾,香火近神只。
冷暖非恒德,兴衰彼一时。
舍兹何所适,尔意勿迟迟。
分类:

作者简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分题得古香炉》李廌 翻译、赏析和诗意

《分题得古香炉》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香炉,分题得之。
质地虽然轻浮,形态却适合古物。
制作精美的陶瓷砾石,使其香火近乎神圣。
冷与暖并非永恒的德行,兴衰只是暂时而已。
该炉要舍弃它,你的意愿不要迟疑。

诗意:
这首诗以古香炉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物品的喜爱和赞美。他认为这个炉子虽然质地轻盈,但形状非常适合古代的器物。炉子制作精美,使得它的香火近乎神圣。作者通过讨论炉子的性质和形态,隐喻了人生的冷暖和兴衰,认为这些都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德行。最后,作者呼吁读者不要迟疑,舍弃对这个炉子的喜爱,以体现自己的意愿。

赏析:
《分题得古香炉》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物品的向往和推崇。通过对炉子的描述和比喻,作者将炉子与人生的冷暖和兴衰相联系。炉子的质地轻浮,形态却与古物相契合,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炉子的香火近乎神圣,暗示着古代文化的力量和魅力。诗人认为人生的冷暖和兴衰都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德行。最后,他呼吁读者不要迟疑,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这种呼吁也可以理解为对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关注和珍视的期待。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香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启示了人们要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被外界的冷暖和兴衰所动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分题得古香炉》李廌 拼音读音参考

fēn tí dé gǔ xiāng lú
分题得古香炉

zhì wèi fú xiū qì, xíng wéi hào gǔ yí.
质为浮休弃,形惟好古宜。
shān táo yì pì lì, xiāng huǒ jìn shén zhǐ.
埏陶异甓砾,香火近神只。
lěng nuǎn fēi héng dé, xīng shuāi bǐ yī shí.
冷暖非恒德,兴衰彼一时。
shě zī hé suǒ shì, ěr yì wù chí chí.
舍兹何所适,尔意勿迟迟。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分题得古香炉》专题为您介绍分题得古香炉古诗,分题得古香炉李廌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