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郎中弟见寄》 李弥逊

青春不与老相期,归雁声中数别离。
折柳西城真旦暮,镜中白发已如斯。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次韵郎中弟见寄》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郎中弟见寄》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春不与老相期,
归雁声中数别离。
折柳西城真旦暮,
镜中白发已如斯。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青春与老去的对比,以及离别和时光流转的主题。诗人感叹青春不会与老去相期,暗示时间的无情和不可挽回的流逝。他通过听到归雁的声音来数算别离的次数,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诗中描绘了折柳的情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日落西山的景象。最后,诗人通过镜中映照出的白发,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已经年老的事实。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青春和老去的对比,诗人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的特性,呈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折柳的描写和西城真旦暮的景象,增添了诗词的情感色彩和意境。最后,诗人以镜中白发的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自己年龄的增长和时光的不可逆转。这首诗词深邃而含蓄,给人以思考和回味。它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人生的沧桑和无奈,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思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郎中弟见寄》李弥逊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láng zhōng dì jiàn jì
次韵郎中弟见寄

qīng chūn bù yǔ lǎo xiāng qī, guī yàn shēng zhōng shù bié lí.
青春不与老相期,归雁声中数别离。
zhé liǔ xī chéng zhēn dàn mù, jìng zhōng bái fà yǐ rú sī.
折柳西城真旦暮,镜中白发已如斯。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郎中弟见寄》专题为您介绍次韵郎中弟见寄古诗,次韵郎中弟见寄李弥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