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 李弥逊

重来□□又成空,旧榜今无卧彩虹。
故国平嗟□瓦砾,新亭犹见湿青红。
雁随山远情无□,□与天穷势自通。
尽道鲈鱼寒不食,□□祗合在江东。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

中文译文:
重来□□又成空,
旧榜今无卧彩虹。
故国平嗟□瓦砾,
新亭犹见湿青红。
雁随山远情无□,
□与天穷势自通。
尽道鲈鱼寒不食,
□□祗合在江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李弥逊所作,以写人离乡背井的心情为主题。诗中的“重来□□又成空”表达了作者曾经的努力和辛苦如今化为乌有的感叹。他曾经在科举考试中有所成就,如今却无法再获得荣誉,榜眼的殊荣已成过去。诗句中提到的“无卧彩虹”意味着没有了昔日的荣耀与辉煌。

诗中还涉及到故国的景象,作者感叹着故国的平静,但却因为岁月的流转而抱怨着颓废和破败,如“故国平嗟□瓦砾”。新亭虽然是新建的,但依然显露出潮湿和凋零的色彩,这种湿青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故国变迁的伤感。

接着,诗中提到了雁随山远,情感无依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孤寂和无奈。雁随山远,意味着离乡背井,离亲别友;情感无依,意味着情绪的寥落和无处倾诉。

诗的后半部分表现出作者对于自身境遇的思考。诗句中提到的“□与天穷”,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对天命的感慨。他认为自己的努力已经无法改变命运,因为人与天之间的力量对比是不平衡的,人力的作用渺小而微弱。

最后两句“尽道鲈鱼寒不食,□□祗合在江东”,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自嘲和对境遇的无奈。鲈鱼象征着世俗的享受和富贵,但在作者的诗中,它却因为寒冷而不肯进食,这暗喻了作者自己的困境和无奈。最后一句“□□祗合在江东”,意味着只能在江东这片地方寄托自己的希望和努力。

整首诗以个人的离愁别绪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于家国离散、命运无常的忧伤和无奈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隐喻的运用,将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变迁相结合,表达了对于时光流转、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李弥逊 拼音读音参考

guò wú jiāng cì yùn xíng fù zhī zuò
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

chóng lái yòu chéng kōng, jiù bǎng jīn wú wò cǎi hóng.
重来□□又成空,旧榜今无卧彩虹。
gù guó píng jiē wǎ lì, xīn tíng yóu jiàn shī qīng hóng.
故国平嗟□瓦砾,新亭犹见湿青红。
yàn suí shān yuǎn qíng wú, yǔ tiān qióng shì zì tōng.
雁随山远情无□,□与天穷势自通。
jǐn dào lú yú hán bù shí, zhī hé zài jiāng dōng.
尽道鲈鱼寒不食,□□祗合在江东。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专题为您介绍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古诗,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李弥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