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吟》 徐照

小竖驱牛羊,日照山下道。
山翁家业贫,青松不得老。
分类:

作者简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山中吟》徐照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中吟》是宋代徐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山中吟唱
小竖驱赶牛羊,
阳光照耀山下的道路。
山中的老人家贫穷,
青松却无法长寿。

诗意:
《山中吟》描绘了一个山中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诗中的小竖是指年轻的牧童,他在山中放牧着牛羊,阳光照耀着山下的道路。然而,山中的老人家却过着贫穷的生活,他们的家业不富裕。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感慨,青松象征长寿和不朽,但在这个贫困的山中,它们却无法长久存在。

赏析:
《山中吟》通过对山中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不同人生境遇的对比。诗中的牧童和山中的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牧童年轻活泼,阳光明媚;而老人家则贫穷困顿,他们的生活并不如意。这种对比反映了生活的不公平和命运的无常。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命运无奈的思考,通过青松无法长寿的形象,传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领悟。这种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使得诗歌更具思想性和哲理性。

《山中吟》揭示了宋代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和命运的无常,同时通过山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人生不易的感慨。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形象表达,生动地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山中吟》徐照 拼音读音参考

shān zhōng yín
山中吟

xiǎo shù qū niú yáng, rì zhào shān xià dào.
小竖驱牛羊,日照山下道。
shān wēng jiā yè pín, qīng sōng bù dé lǎo.
山翁家业贫,青松不得老。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山中吟》专题为您介绍山中吟古诗,山中吟徐照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