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用喜雨韵三首》 吴潜

家乡千里隔千岑,想见飞鸣鹤在阴。
留滞又烦已寄檄,平安且幸竹传音。
谩夸斋静香凝寝,但觉檐高响发砧。
若把悲愁情绪较,蚤秋不似暮秋深。
分类: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头像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九用喜雨韵三首》吴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九用喜雨韵三首》是宋代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家乡千里隔千岑,
想见飞鸣鹤在阴。
留滞又烦已寄檄,
平安且幸竹传音。
谩夸斋静香凝寝,
但觉檐高响发砧。
若把悲愁情绪较,
蚤秋不似暮秋深。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吴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身在千里之外,与家乡隔着重重山岭,但他心中却时刻想象着家乡中飞翔的鹤鸣在阴暗的天空中。作者感到困扰和苦闷,于是他写信告知家人自己的安危,希望能通过竹筒传递信息,以确保平安。他虽然夸赞僧房的宁静和香烟弥漫,但他却感觉到屋檐上的高处有着不断敲击的声音。如果将自己的悲愁情绪与早秋相比较,就会发现早秋并没有深秋那样的凄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隔离的家乡和身在他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他通过写信传递信息,寄托了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和对平安的祈愿。诗中的斋静香凝寝和檐高发砧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僧房的向往和对安宁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最后,通过将自己的悲愁情绪与早秋相比较,作者暗示了早秋的凄凉并不及深秋,表达了对未来更好的期待。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用意深远,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家乡的描绘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示了对亲情、安宁和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词通过对家乡和自身情绪的对比,以及对自然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九用喜雨韵三首》吴潜 拼音读音参考

jiǔ yòng xǐ yǔ yùn sān shǒu
九用喜雨韵三首

jiā xiāng qiān lǐ gé qiān cén, xiǎng jiàn fēi míng hè zài yīn.
家乡千里隔千岑,想见飞鸣鹤在阴。
liú zhì yòu fán yǐ jì xí, píng ān qiě xìng zhú chuán yīn.
留滞又烦已寄檄,平安且幸竹传音。
mán kuā zhāi jìng xiāng níng qǐn, dàn jué yán gāo xiǎng fā zhēn.
谩夸斋静香凝寝,但觉檐高响发砧。
ruò bǎ bēi chóu qíng xù jiào, zǎo qiū bù shì mù qiū shēn.
若把悲愁情绪较,蚤秋不似暮秋深。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九用喜雨韵三首》专题为您介绍九用喜雨韵三首古诗,九用喜雨韵三首吴潜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