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虞沧江提刑三首》 李曾伯

准旟三易守,骃辔两观风。
欲扫龙庭穴,犹参虎幄弓。
草余周圄绿,粟积汉屯红。
野渡方横棹,俄成夜壑空。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挽虞沧江提刑三首》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挽虞沧江提刑三首》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准旟三易守,骃辔两观风。
欲扫龙庭穴,犹参虎幄弓。
草余周圄绿,粟积汉屯红。
野渡方横棹,俄成夜壑空。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和政治的隐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对英勇抗争和坚定信念的赞美。

赏析:
诗的开篇以“准旟三易守,骃辔两观风”描绘了帷幕随风摆动之景,意味着战乱连连,守军更迭不断。这里使用了准旟和骃辔作为隐喻,准旟象征着军队的旗帜,骃辔则代表着统驭军队的权力。通过这种隐喻手法,诗人传达了战争频繁和政权更迭的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欲扫龙庭穴,犹参虎幄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龙庭穴和虎幄弓都是宫殿和武器的象征,诗人希望能够扫除国家内外的祸患,使国家重归安宁。这里的“龙”和“虎”也可以理解为高官显贵和武将将领,诗人希望能够排除内外的隐患,使国家恢复和平。

第三联“草余周圄绿,粟积汉屯红”表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饶。周圄是指围绕着宫廷的田地,绿色的草地象征着丰收和富饶;粟积汉屯则暗示了粮食的丰盛,汉屯指军屯,红色象征着繁荣和兴旺。这里通过描绘国家的繁荣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富强的期望。

最后两句“野渡方横棹,俄成夜壑空”以自然景物描绘了战乱和动荡的景象。野渡和夜壑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象征着困难和艰险。这里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无尽的苦难。

总而言之,这首诗词以隐喻和意象的手法描绘了时局动荡和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对英勇抗争和国家繁荣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战乱和政治的隐喻,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国家复兴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挽虞沧江提刑三首》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wǎn yú cāng jiāng tí xíng sān shǒu
挽虞沧江提刑三首

zhǔn yú sān yì shǒu, yīn pèi liǎng guān fēng.
准旟三易守,骃辔两观风。
yù sǎo lóng tíng xué, yóu cān hǔ wò gōng.
欲扫龙庭穴,犹参虎幄弓。
cǎo yú zhōu yǔ lǜ, sù jī hàn tún hóng.
草余周圄绿,粟积汉屯红。
yě dù fāng héng zhào, é chéng yè hè kōng.
野渡方横棹,俄成夜壑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挽虞沧江提刑三首》专题为您介绍挽虞沧江提刑三首古诗,挽虞沧江提刑三首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