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寿沙楼和抑斋韵》 李曾伯

白鹭洲边多古寺,翠微阴里尽人烟。
当时曾对掀髯笑,今问老龙何处眠。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白鹭洲的景色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并引发了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白鹭洲边多古寺,
翠微阴里尽人烟。
当时曾对掀髯笑,
今问老龙何处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白鹭洲的风景为背景,描绘了洲边众多的古寺和翠绿的微风中渐渐消散的人烟。首句"白鹭洲边多古寺"直接展现了古寺的众多和洲边的景色,给人以广袤和宁静的感觉。第二句"翠微阴里尽人烟"则通过翠绿和微风的描写,呈现出一种宁静和幽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了寂静的沙洲。

接下来的两句"当时曾对掀髯笑,今问老龙何处眠"引起了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当时曾对掀髯笑"表达了作者年轻时在这里畅怀欢乐的情景,掀髯是指掀起胡须,表示年轻时的豪放不羁。这句话暗示着作者年轻时的快乐和豪情。而"今问老龙何处眠"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老龙被用来象征过去的时光,它的眠息处成了探问过去的象征。

整首诗词通过对白鹭洲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的快乐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诗中的景色和人物形象都带有浓厚的禅意和哲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寓意深远的语言,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引发内心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shòu shā lóu hé yì zhāi yùn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

bái lù zhōu biān duō gǔ sì, cuì wēi yīn lǐ jìn rén yān.
白鹭洲边多古寺,翠微阴里尽人烟。
dāng shí céng duì xiān rán xiào, jīn wèn lǎo lóng hé chǔ mián.
当时曾对掀髯笑,今问老龙何处眠。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登寿沙楼和抑斋韵》专题为您介绍登寿沙楼和抑斋韵古诗,登寿沙楼和抑斋韵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