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五首》 李昴英

从前梵说堕虚空,独有坛经说不同。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丁不识却心通。
分类:

《南华寺五首》李昴英 翻译、赏析和诗意

《南华寺五首》是宋代李昴英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从前佛教传授的教义称虚空是一种堕落,只有坛经所传授的教义与其不同。无论是佛教的体或用,都具备着宝相的特质,但是一个普通人却能在不具备任何知识的情况下,心灵与佛教教义相通。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佛教教义与常人认知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虚空的描述,表达了佛教教义中的一种观点。然而,他同时指出,佛教的体和用,即教义的表达方式和实际运用,都具备着宝相的特质,这种特质超越了常人的认知。最后,作者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一个普通人即使没有接触过佛教教义,也能在心灵上与之相通。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方式描绘了佛教教义与常人认知之间的不同。作者通过对虚空的描述,暗示了佛教教义中的某种观点,即虚空是一种堕落。这一观点与佛教中的教义不同寻常,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诗词的后半部分则强调了佛教教义的宝相特质,指出佛教的体和用都具备这种特质。宝相在佛教中是一种美好的形象,常常被用来形容佛陀或佛教教义的崇高和圆满。通过这种对比,作者表达了佛教教义的超越性和普世性。

最后两句则给人以启示。作者指出,即使一个普通人没有接触过佛教教义,也可以在心灵上与之相通。这种心灵的通达,超越了知识的界限,表达了一种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境界。这种启示性的观点引发了读者对心灵与宗教教义的关系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佛教教义与常人认知之间关系的探讨,表达了佛教教义的超越性和普世性,以及心灵与宗教教义的相通之处。同时,它也给予读者以启示,让人们思考知识与心灵的关系,以及超越言语和概念所能达到的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南华寺五首》李昴英 拼音读音参考

nán huá sì wǔ shǒu
南华寺五首

cóng qián fàn shuō duò xū kōng, dú yǒu tán jīng shuō bù tóng.
从前梵说堕虚空,独有坛经说不同。
tǐ yòng yuán míng jiē bǎo xiāng, yī dīng bù shí què xīn tōng.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丁不识却心通。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南华寺五首》专题为您介绍南华寺五首古诗,南华寺五首李昴英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