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行后圃成三绝》 王炎

琅玕十丈箨龙孙,已向梢头散绿阴。
他日雪霜颜色好,正缘外直内虚心。
分类:

作者简介(王炎)

王炎头像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偶行后圃成三绝》王炎 翻译、赏析和诗意

《偶行后圃成三绝》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中描述了一片琅玕十丈的竹林,这些竹子已经长得十分茂盛,覆盖着整个梢头,形成了一片绿荫。诗人预言,当未来的雪霜降临时,这片竹林的颜色会更加美好,因为它们的生长环境良好。诗人进一步提到,竹子的生长状态与人的心境有关,外表看似笔直,但内心却是空虚的。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观,通过描写竹林的繁茂和未来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将竹子的生长状态与人的内心状态相比较,寓意深远。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琅玕十丈箨龙孙,
已向梢头散绿阴。
他日雪霜颜色好,
正缘外直内虚心。

译文:
茂盛的竹子长达十丈,
已经覆盖到梢头,四散绿荫。
未来的雪霜使颜色更美好,
正是外表直立内心空虚。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林的繁茂和未来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琅玕竹的形象,寓意人生应该像这片竹林一样,外表坚实而笔直,内心却应该是空虚的,保持谦逊、虚怀若谷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观,通过对竹林的描绘,诗人传递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人认为,人应该像竹子一样,外表坚实而笔直,但内心应该保持虚怀若谷的态度。通过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状态相比较,诗人表达了对谦逊、虚心的价值观的赞美。

这首诗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它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状态相结合,给予读者深深的思考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偶行后圃成三绝》王炎 拼音读音参考

ǒu xíng hòu pǔ chéng sān jué
偶行后圃成三绝

láng gān shí zhàng tuò lóng sūn, yǐ xiàng shāo tóu sàn lǜ yīn.
琅玕十丈箨龙孙,已向梢头散绿阴。
tā rì xuě shuāng yán sè hǎo, zhèng yuán wài zhí nèi xū xīn.
他日雪霜颜色好,正缘外直内虚心。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偶行后圃成三绝》专题为您介绍偶行后圃成三绝古诗,偶行后圃成三绝王炎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