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林景熙

繁华已如梦,登览忽成尘。
风物{左目右宾}西子,笙歌醉北人。
断猿三竺晓,残柳六桥春。
太一今谁问,斜阳自水滨。
分类: 西湖

作者简介(林景熙)

林景熙头像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西湖》林景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西湖·繁华已如梦》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以及人们在繁华中的忧思和沉思。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繁华已如梦,
登览忽成尘。
风物{左目右宾}西子,
笙歌醉北人。

这首诗以"繁华已如梦"开篇,表达了繁华事物如梦般虚幻的特性。作者通过"登览忽成尘"的描写,突出了人们曾经的壮丽景象如今已化为尘土的转瞬间。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风景和人物。"风物{左目右宾}西子"中的"左目右宾"是作者用来形容风物的,表达了其美丽和优雅。"笙歌醉北人"则描绘了北方的游客被西湖的美景所陶醉。

断猿三竺晓,
残柳六桥春。
太一今谁问,
斜阳自水滨。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些景点和景色。"断猿三竺晓"描绘了西湖晨曦时分,湖畔的竹林中断断续续传来猿猴的声音,给人以宁静和自然的感觉。"残柳六桥春"则描绘了春天的西湖,六座桥上的柳树已经残破,但依然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最后两句以太一自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太一"是古代神话中的日神,代表着光明和希望。通过"太一今谁问",作者暗示人们已经不再关注这些美景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最后一句"斜阳自水滨"则表达了夕阳斜照的景象,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繁华事物的虚幻感受和对人们忽视背后意义的担忧。同时,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既展示了西湖的美景,又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深思熟虑,具有深刻的诗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西湖》林景熙 拼音读音参考

xī hú
西湖

fán huá yǐ rú mèng, dēng lǎn hū chéng chén.
繁华已如梦,登览忽成尘。
fēng wù zuǒ mù yòu bīn xī zǐ, shēng gē zuì běi rén.
风物{左目右宾}西子,笙歌醉北人。
duàn yuán sān zhú xiǎo, cán liǔ liù qiáo chūn.
断猿三竺晓,残柳六桥春。
tài yī jīn shuí wèn, xié yáng zì shuǐ bīn.
太一今谁问,斜阳自水滨。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西湖·繁华已如梦》林景熙专题为您介绍《西湖·繁华已如梦》林景熙的诗词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诗意词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