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术走》 李东阳

金山庙前鼓声起,江头走却四太子。
绯袍玉带坠复跳,华人顿足胡儿喜。
君不见和尚原头走秃胡,天为中原留逆雏。
他时再作江南图,韩公吴公还有无?
分类:

作者简介(李东阳)

李东阳头像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兀术走》李东阳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兀术走》是明代作家李东阳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态的场景,以及其中涌动的复杂情感。

诗词以金山庙前鼓声起,江头走却四太子为开头,给人一种喧嚣热闹的氛围。绯袍玉带坠复跳,华人顿足胡儿喜。这两句描写了太子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在欢快的鼓声中跳跃起舞,而华人则为之欢喜,这种场景充满了活力与喜悦。

然而,下半部分的诗句开始引出一种反差和思考。和尚原头走秃胡,天为中原留逆雏。这两句描述了一个和尚离开中原地区,到了秃发的胡人的地方,暗示着文化或宗教的冲突。和尚离开本土,胡人却在中原留下了痕迹,这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与冲突的象征。

最后两句诗提出了一个问题,他时再作江南图,韩公吴公还有无?这是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江南图指的是描绘江南地区景色的绘画作品,而韩公和吴公是指古代文人韩愈和吴文英。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江南景色的向往,也暗示了对文化人物的思念和期待。

整首诗词以活泼的描绘开篇,然后通过对比和反差,展现了文化与地域之间的交流与冲突。最后,通过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这首诗词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展示了明代社会复杂而多元的一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兀术走》李东阳 拼音读音参考

wù shù zǒu
兀术走

jīn shān miào qián gǔ shēng qǐ, jiāng tóu zǒu què sì tài zǐ.
金山庙前鼓声起,江头走却四太子。
fēi páo yù dài zhuì fù tiào, huá rén dùn zú hú ér xǐ.
绯袍玉带坠复跳,华人顿足胡儿喜。
jūn bú jiàn hé shàng yuán tóu zǒu tū hú, tiān wèi zhōng yuán liú nì chú.
君不见和尚原头走秃胡,天为中原留逆雏。
tā shí zài zuò jiāng nán tú, hán gōng wú gōng hái yǒu wú?
他时再作江南图,韩公吴公还有无?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兀术走》专题为您介绍兀术走古诗,兀术走李东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