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寄答陈汝砺掌教》 李东阳

寂寞天涯叹所依,海风江月意俱违。
茱萸岁改身仍健,苜蓿秋荒马不肥。
白雪屡传新调寡,青云半觉旧人非。
家山不隔长安路,应倚南楼望夕晖。
分类:

作者简介(李东阳)

李东阳头像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和韵寄答陈汝砺掌教》李东阳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韵寄答陈汝砺掌教》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寂寞天涯叹所依,
孤独在异乡,我感慨我的依靠,
海风江月意俱违。
虽有海风江月,但却无法满足我的心愿。

茱萸岁改身仍健,
茱萸树岁月更迭中改变了模样,但依然茁壮,
苜蓿秋荒马不肥。
稀疏的苜蓿草地,秋季荒芜,马匹无法得到丰肥。

白雪屡传新调寡,
白雪纷飞,时光不断流转,新的调子越来越少,
青云半觉旧人非。
曾经的仕途高峰只觉得一半,旧日的朋友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家山不隔长安路,
我的家乡虽然不在长安,但是距离并不遥远,
应倚南楼望夕晖。
我应该倚在南楼上,远望夕阳的余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离乡别井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描述了诗人在陌生的天涯感叹自己的依靠遥远,海风江月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茱萸树的岁月更迭中改变模样,但依然茁壮,与秋荒的苜蓿草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感叹时光的流转,新的调子越来越少,旧日的朋友已经变得陌生。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认为家山并不远离长安,倚在南楼上可以远望夕阳的余晖,暗示了对归乡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诗人借助茱萸树、苜蓿草地等形象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韵寄答陈汝砺掌教》李东阳 拼音读音参考

hé yùn jì dá chén rǔ lì zhǎng jiào
和韵寄答陈汝砺掌教

jì mò tiān yá tàn suǒ yī, hǎi fēng jiāng yuè yì jù wéi.
寂寞天涯叹所依,海风江月意俱违。
zhū yú suì gǎi shēn réng jiàn, mù xu qiū huāng mǎ bù féi.
茱萸岁改身仍健,苜蓿秋荒马不肥。
bái xuě lǚ chuán xīn diào guǎ, qīng yún bàn jué jiù rén fēi.
白雪屡传新调寡,青云半觉旧人非。
jiā shān bù gé cháng ān lù, yīng yǐ nán lóu wàng xī huī.
家山不隔长安路,应倚南楼望夕晖。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韵寄答陈汝砺掌教》专题为您介绍和韵寄答陈汝砺掌教古诗,和韵寄答陈汝砺掌教李东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