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思黯》 白居易

为怜清浅爱潺湲,一日三回到水边。
若道归仁滩更好,主人何故别三年。
分类: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赠思黯》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思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惋惜清浅的爱情如潺潺流水,一日三次来到水边。
如果说回到仁滩更好,为何主人却离别三年。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对思黯的思念之情。诗人深爱思黯,将爱情比喻为清浅的潺潺流水,表达了自己对思黯的深深眷恋。他每天都会三次来到水边,可能是希望能够与思黯相见或者回忆两人曾经在水边共度的美好时光。诗中诗人提到了仁滩,暗示这是他们曾经相聚的地方。然而,诗人不明白为什么思黯离开后已经三年,为何主人仍然没有归来,这让他感到不解和伤感。

赏析: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对思黯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爱情比作清浅的潺潺流水,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每日三次来到水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思黯的无尽思念和深深眷恋。而提到仁滩和主人离别三年,则暗示了两人曾经在一起度过美好时光,但现在思黯已经离去,主人却未归,给诗人带来了伤感和迷惘。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思黯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爱与伤感。它将爱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通过对水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通过提到主人离别三年的情节,诗人表达了对思黯离去的不解和痛苦。这首诗词传达了诗人深深的爱情和对离别的思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赠思黯》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sī àn
赠思黯

wèi lián qīng qiǎn ài chán yuán, yī rì sān huí dào shuǐ biān.
为怜清浅爱潺湲,一日三回到水边。
ruò dào guī rén tān gèng hǎo, zhǔ rén hé gù bié sān nián.
若道归仁滩更好,主人何故别三年。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赠思黯》专题为您介绍赠思黯古诗,赠思黯白居易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