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 李商隐

姮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分类:

作者简介(李商隐)

李商隐头像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寄远》李商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表达了诗人思念远方的心情。

原文中描述了姮娥(古代传说中的月亮上仙女)捣药不停的景象,以及玉女(古代传说中的天上仙女)投壶不放的场景。这两句描绘了天上人间的美好仙景,并暗含诗人深深思念远方故乡的愈发浓烈的情感。

接下来两句“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是诗人对故乡的期盼与思念之情的延伸。诗人深情地愿望故乡的河流伊水也能倒流,桑田之地也能改变,让自己能早日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

诗词的中文译文可能是:姮娥不停地捣药,玉女则一直在投壶。可是,何时才能有一天,故乡的河流也跟着倒流呢?

整首诗通过描绘神仙境界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的追求和愿望,传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远离故乡的时候,以仙女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希望能够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让一切逝去的时光都改变,让河流返航,世界恢复到过去的状态。

这首诗词通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渴望。它通过使用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既赋予了诗歌以华丽的形式,又展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向往和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寄远》李商隐 拼音读音参考

jì yuǎn
寄远

héng é dǎo yào wú shí yǐ, yù nǚ tóu hú wèi kěn xiū.
姮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
hé rì sāng tián jù biàn le, bù jiào yī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寄远》专题为您介绍寄远古诗,寄远李商隐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