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偶题》 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分类:

作者简介(李商隐)

李商隐头像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七夕偶题》李商隐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七夕偶题》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对爱情的思索和对世俗的嘲讽。

诗歌的中文译文为: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诗歌中的“宝婺”指的是七夕节上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聚的一颗星辰,称为“宝婺星”,表示最美的爱情。第一句描述了宝婺戴着珠宝佩饰摇曳的情景,寓意着美好的爱情。而“常娥”则是织女星的别名,照耀着一个个玉轮,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一直在天空中存在。

第二句中的“灵归天上匹”表达了爱情的高尚和超脱凡世的品质,它是属于天上的灵魂,才会在世间这个平凡的地方遗留下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爱情难以被世人所珍视和理解。

第三句描绘了七夕节上的热闹场景,形容了人们争相花果香的情景,表达了七夕节当天人们的喜庆和热闹。

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者对世俗的嘲讽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句话暗指明天,社会将回归平静,人们将继续过日子,而七夕节的美好只是短暂的,现实中贫穷却永远存在。这里的“阮家贫”可能是指李商隐自己的贫困生活,也可能代表了整个社会的贫困现象。

整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七夕偶题》李商隐 拼音读音参考

qī xī ǒu tí
七夕偶题

bǎo wù yáo zhū pèi, cháng é zhào yù lún.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líng guī tiān shàng pǐ, qiǎo yí shì jiān rén.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huā guǒ xiāng qiān hù, shēng yú làn sì lín.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míng cháo shài dú bí, fāng xìn ruǎn jiā pín.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七夕偶题》专题为您介绍七夕偶题古诗,七夕偶题李商隐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