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广汉游三学山》 薛能

残阳终日望栖贤,归路携家得访禅。
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
诗题不忍离岩下,屐齿难忘在水边。
猿鸟可知僧可会,此心常似有香烟。
分类:

作者简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一带)。”仕宦显达,官至工部尚书。时人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风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乡,游历众多地方,诗多寄送赠答、游历登临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诗人多与有诗与其唱和。

《自广汉游三学山》薛能 翻译、赏析和诗意

《自广汉游三学山》
残阳终日望栖贤,
归路携家得访禅。
世缺一来应薄命,
雨留三宿是前缘。
诗题不忍离岩下,
屐齿难忘在水边。
猿鸟可知僧可会,
此心常似有香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广汉游历期间的所见所感。他坐在山上,看着夕阳西下,心怀崇敬地望向栖身在山间的贤者。他带着家人回家途中顺道访问禅宗修行者,寻求心灵的安慰和指引。诗人意识到世间缺乏一种贤人的存在,这是一种命运不公的体现;而他在山上遇到的连续三天的雨晴现象,则似乎是前世修来的缘分。诗人虽然离开了岩石下的禅修之地,但他心里留恋,难以割舍。他的足迹和木屐印记都难以忘怀,正如他对禅修之水的魅力难以忘记。他认为猿鸟可以感知并与僧人沟通,这种感受是常常伴随他的,就像心中常常有缕缕香烟飘荡。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命运和心灵寻求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夕阳、山水、岩石、禅修者和自然生物等元素,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与触动。他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体验的交融,表达出对贤者和禅修的敬仰,对现实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禅宗修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感觉。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如残阳、水边、猿鸟等,使人们产生了对美好与灵性的想象和感知。整体上,这首诗把自然和人的内心深处相融合,呈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和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自广汉游三学山》薛能 拼音读音参考

zì guǎng hàn yóu sān xué shān
自广汉游三学山

cán yáng zhōng rì wàng qī xián, guī lù xié jiā dé fǎng chán.
残阳终日望栖贤,归路携家得访禅。
shì quē yī lái yīng bó mìng,
世缺一来应薄命,
yǔ liú sān sù shì qián yuán.
雨留三宿是前缘。
shī tí bù rěn lí yán xià, jī chǐ nán wàng zài shuǐ biān.
诗题不忍离岩下,屐齿难忘在水边。
yuán niǎo kě zhī sēng kě huì, cǐ xīn cháng shì yǒu xiāng yān.
猿鸟可知僧可会,此心常似有香烟。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自广汉游三学山》专题为您介绍自广汉游三学山古诗,自广汉游三学山薛能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