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 李频

永拟东归把钓丝,将行忽起半心疑。
青云道是不平地,还有平人上得时。

作者简介(李频)

李频头像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自遣》李频 翻译、赏析和诗意

《自遣》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和人生的苦衷和思考。

自遣

永拟东归把钓丝,
将行忽起半心疑。
青云道是不平地,
还有平人上得时。

中文译文:
长久以来我一直考虑着回到东方去钓鱼,
可是当即要动身的时候,我突然心生疑虑。
青云大道虽然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但并不平坦,
仍有一些平凡之人最终能够成功。

诗意:
诗人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迷茫与苦闷。他长期期望离开尘世回归原野,过上宽松的生活,象征着对于琐碎人世的厌倦和对于内心清净的向往。然而,当他真正将要实现这个想法的时候,他又突然起了半心疑虑,对于自己的选择产生了不安和疑惑。他意识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平坦,青云大道上人人都向往着上升,但是真正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的并不多。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迷惘和不安,同时也对于成功的定义和选择提出了质疑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话,但诗人却在短短的几句中表达出了自己的疑虑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他通过描绘自己欲望的犹豫和仍存疑虑,展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人深思熟虑的语言和节奏给人以沉思和反思的空间,以及对于成功和人生价值观的思考。整首诗意味深长,带给读者一种深入心灵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自遣》李频 拼音读音参考

zì qiǎn
自遣

yǒng nǐ dōng guī bǎ diào sī, jiāng xíng hū qǐ bàn xīn yí.
永拟东归把钓丝,将行忽起半心疑。
qīng yún dào shì bù píng dì, hái yǒu píng rén shàng de shí.
青云道是不平地,还有平人上得时。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自遣》专题为您介绍自遣古诗,自遣李频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