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分类: 赠别春天

作者简介(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七夕》曹松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七夕》是一首唐代诗歌,作者是曹松。该诗描述了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的情景,以及他们的喜悦和分别之痛。诗意深邃,感情真挚。

牛女相期七夕秋,
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
明月婵娟挂玉钩。

诗人以“七夕秋”来描绘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时节。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他们终于可以相见了,而一群喜鹊也扑打着翅膀,形成一条流动的线,点缀着七夕夜空。

燕羽几曾添别恨,
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
晓箭东来射翠楼。

诗人表达了牛郎和织女心中的痛苦。他们曾经分离,而现在他们再次相遇,共同迎接这一特殊的夜晚。牛郎和织女的相逢让痛苦成为了过去,然而他们心中的思念和分别之痛仍然存在。诗人通过“分襟处”的描述暗示了他们此刻的心情。织女在瞭望楼上,东方的黎明犹如箭一般射来,这也象征着他们的相聚即将结束。

这首诗通过描述牛郎和织女七夕相会的情景,展现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鹊、彤云、明月等,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通过对牛郎和织女的内心痛苦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之间深挚的感情和无法言喻的思念。

这首诗情感真挚,并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细腻触觉和想象力。它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思念的痛苦,也赋予了七夕这个节日更深层次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七夕》曹松 拼音读音参考

qī xī
七夕

niú nǚ xiāng qī qī xī qiū, xiāng féng jù xǐ què héng liú.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tóng yún piāo miǎo huí jīn lù,
彤云缥缈回金辂,
míng yuè chán juān guà yù gōu.
明月婵娟挂玉钩。
yàn yǔ jǐ céng tiān bié hèn, huā róng zhōng bù gēng hán xiū.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gèng cán biàn shì fēn jīn chù, xiǎo jiàn dōng lái shè cuì lóu.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七夕》专题为您介绍七夕古诗,七夕曹松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