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阎士和望池月答人》 皎然

片月忽临池,双蛾忆画时。
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
孤枕应惊梦,寒林正入帷。
情知两处望,莫怨独相思。
分类:

作者简介(皎然)

皎然头像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和阎士和望池月答人》皎然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阎士和望池月答人》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月夜中池塘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寂寞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片刻之间,月亮忽然映照在池塘上,使我回忆起宴会上的美丽夜晚。月光在水面上漂浮,仿佛洒落的粉末;月影却无法凝聚成蛾眉的形状。孤独的我应该会受到惊梦的困扰,此时正是寒林渐渐覆盖在帷幕之上。我知道两地都有人仰望着同一轮月亮,不要怨恨我独自相思。

诗意:
诗中通过描绘月亮映照在池塘上的情景,寄托了诗人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月亮的光芒像粉末一样漂浮在水面上,但却无法凝聚成蛾眉,表达了诗人的寂寞和不安的内心感受。诗人想到自己孤独的枕头上应该会有惊梦,此时正是寒冷的林木即将被帷幕覆盖,象征着孤独和寂寞的困扰。虽然自己独自相思,但诗人意识到在另一个地方也有人同样仰望着这一轮月亮,因此呼吁不要怨恨自己的孤独。

赏析:
皎然以简洁而深入的词句,描绘了一幅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念和寂寞的情感。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月光比作洒落的粉末,表达出月亮的明亮和柔和。而月光无法凝聚成蛾眉,恰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思念的情感。全诗寥寥数语,却能表达出诗人心灵的微妙变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以寂寞的自言自语的方式,抒发了自己深沉的思念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整首诗以寓意深远、抒发真情为特点,表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阎士和望池月答人》皎然 拼音读音参考

hé yán shì hé wàng chí yuè dá rén
和阎士和望池月答人

piàn yuè hū lín chí, shuāng é yì huà shí.
片月忽临池,双蛾忆画时。
guāng fú kōng shì fěn, yǐng sàn bù chéng méi.
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
gū zhěn yīng jīng mèng, hán lín zhèng rù wéi.
孤枕应惊梦,寒林正入帷。
qíng zhī liǎng chù wàng, mò yuàn dú xiāng sī.
情知两处望,莫怨独相思。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阎士和望池月答人》专题为您介绍和阎士和望池月答人古诗,和阎士和望池月答人皎然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