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皎然

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分类:

作者简介(皎然)

皎然头像

皎然,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咏史》皎然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史》

皎然

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诗词中文译文:
独自拥有着高尚的才能,却将其投注于浮躁的世俗之中。
卞和离去再不归来,有谁能够辨识他所带走的珍宝。
出卖内心的意愿并非轻浅,身上的污迹如何是耻辱。
凤凰翩翩高飞的乐趣被困于短浅的境地。
龙蛇锁缚的窘迫束缚了他们。
五音之间谲诈而又正直,可以看出内心的曲折与真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浮俗的世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拥有高尚才能却沉浸于世俗之中的痛苦和思索。作者于第一句“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中,感叹自己拥有着高尚的才能,却将其投注于浮躁的世俗之中,被世俗所束缚。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卞和离去再不归来的情况,他带走了贵重的宝物,而当时的人们对其价值却难以辨识。这一情节象征了高尚才能被埋没或忽视的普遍现象。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比喻凤凰和龙蛇,抒发了作者对于高尚才能被短浅困限的无奈之情。最后一句“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则点明了诗的主题,通过谲诈却又直接的五音来表现内心世界的曲折和真实。

整首诗词通过用意象、反讽等手法来表达作者对于自己高尚才能与浮俗之间冲突的思考和痛苦感受。同时,诗中还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来增强诗意的深度和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和触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咏史》皎然 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shǐ
咏史

dú fù gāo shì zī, míng míng jì fú sú.
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biàn zi qù bù guī, hé rén biàn jīng yù.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yù chōng yì bù qiǎn, wū jī shēn qǐ rǔ.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luán shā lè zhūn zhān, qiú pán gān jiǒng shù.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wǔ yī jué qiě zhèng, kě yǐ jiàn xīn qǔ.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咏史》专题为您介绍咏史古诗,咏史皎然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