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 杨维桢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分类:

作者简介(杨维桢)

杨维桢头像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杨维桢 翻译、赏析和诗意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杨维桢对治理政务的思考和触发的感悟。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之道的独到见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琴、木、治理等意象为线索,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之道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单父七弦琴"。这里的"单父"是指一种七弦琴的名称,它象征着艺术和文化。作者通过琴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于治理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接着,诗中提到了"十金南门木"。这里的"南门木"指的是南方城门上的木头构造,它象征着治理的具体行动和政务。"十金"则是指该木构造的价值和重要性。作者立令务必行,意味着他对于治理工作的坚定决心。

然后,诗中描述了单父的成效和夜渔的严刑。这里通过夜渔的形象表达了治理工作的严厉和严谨,意味着作者对于治理的要求和追求。

接着,诗中提到了南门能徙木,但不能徙民情。这里通过南门的形象,表达了治理的能力和限制。南门能够移动木头,但却无法改变民众的情感和情绪。这给作者以启示,他认为治理之道并非仅仅依靠技巧和手段,更需要真诚和信任。

最后,诗中以"不如拙而诚"作为结尾。这里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与其追求巧妙和技巧,不如保持朴实和真诚。作者通过这句总结,强调了治理之道的本质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琴、木、治理等意象的运用,以及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治理之道的思考和触发的感悟。同时,诗中强调了真诚和朴实的重要性,提出了治理之道的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杨维桢 拼音读音参考

lǎn gǔ sì shí èr shǒu qí sì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

dān fù qī xián qín, wèi zhì wù gǎn xīng.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shí jīn nán mén mù, lì lìng wù bì xíng.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dān fù yǒu chéng xiào, yè yú ruò yán xíng.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nán mén néng xǐ mù, bù néng xǐ mín qíng.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yǐ cǐ zhī qiǎo xìn, bù rú zhuō ér chéng.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专题为您介绍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古诗,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杨维桢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