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地的诗词(2397首)

61 《酬严中丞晚眺黔江见寄》 唐·白居易

江水三回曲,愁人两地情。
磨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
晚后连天碧,秋来彻底清。
临流有新恨,照见白须生。

62 《酬刘和州戏赠》 唐·白居易

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
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
双蛾解珮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
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63 《咏怀》 唐·白居易

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
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
几时酒醆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
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写人赞颂

64 《送令狐秀才赴举》 唐·李逢吉

子有雄文藻思繁,龆年射策向金门。
前随鸾鹤登霄汉,却望风沙走塞垣。
独忆忘机陪出处,自怜何力继飞翻。
那堪两地生离绪,蓬户长扃行旅喧。

65 《姑苏台杂句》 唐·李绅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66 《寄崔钧》 唐·杜牧

缄书报子玉,为我谢平津。
自愧扫门士,谁为乞火人。
词臣陪羽猎,战将骋骐驎。
两地差池恨,江汀醉送君。

67 《送王十至褒中因寄尚书》 唐·杜牧

阙下经年别,人间两地情。
坛场新汉将,烟月古隋城。
雁去梁山远,云高楚岫明。
君家荷藕好,缄恨寄遥程。

68 《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安平公门下》 唐·李商隐

梁山兖水约从公,两地参差一旦空。
谢墅庾村相吊后,自今岐路各西东。

69 《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安平公门下》 唐·李商隐

梁山兖水约从公,两地参差一旦空。
谢墅庾村相吊后,自今岐路各西东。

70 《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唐·薛逢

两地交通布政和,上台深喜使星过。
欢留白日千钟酒,调入青云一曲歌。
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
平津万一言卑散,莫忘高松寄女萝。

写景怀人

71 《抒怀上歙州卢中丞宣州杜侍郎》 唐·赵嘏

东来珠履与旌旗,前者登朝亦一时。
竹马迎呼逢稚子,柏台长告见男儿。
花飘舞袖楼相倚,角送归轩客尽随。
独有贱夫怀感激,十年两地负恩知。

72 《许州旌节到作》 唐·薛能

两地旌旗拥一身,半缘伤旧半荣新。
州人若忆将军面,写取雕堂报国真。

73 《送刘知新往襄阳》 唐·贾岛

此别诚堪恨,荆襄是旧游。
眼光悬欲落,心绪乱难收。
花木三层寺,烟波五相楼。
因君两地去,长使梦悠悠。

74 《题城南杜邠公林亭(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 唐·温庭筠

卓氏垆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分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75 《怀江南友人》 唐·刘沧

久绝音书隔塞尘,路岐谁与子相亲。
愁中独坐秦城夜,别后几经吴苑春。
湘岸风来吹绿绮,海门潮上没青蘋.
空劳两地望明月,多感断蓬千里身。

76 《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 唐·皮日休

样如金蹙小能轻,微润将融紫玉英。
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睛。
骚人白芷伤心暗,狎客红筵夺眼明。
两地有期皆好用,不须空把洗溪声。

77 《奉和袭美夏景冲澹偶作次韵二首》 唐·陆龟蒙

蝉雀参差在扇纱,竹襟轻利箨冠斜。
垆中有酒文园会,琴上无弦靖节家。
芝畹烟霞全覆穗,橘洲风浪半浮花。

78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唐·陆龟蒙

不必探幽上郁冈,公斋吟啸亦何妨。
唯求薏苡供僧食,别著氍毹待客床。
春近带烟分短蕙,晓来冲雪撼疏篁。

79 《和袭美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唐·陆龟蒙

霜实常闻秋半夜,天台天竺堕云岑。
如何两地无人种,却是湘漓是桂林。

80 《和袭美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唐·陆龟蒙

霜实常闻秋半夜,天台天竺堕云岑。
如何两地无人种,却是湘漓是桂林。

* 关于两地的诗词 描写两地的诗词 带有两地的诗词 包含两地的古诗词(239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