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的诗词(324首)

101 《小家深村》 宋·陈杰

小家深村,独犬应门户。
招麾不去来,进止有常处。
从田仍司盗,奔走亦御侮。
常恐下生氂,八方啸狐兔。

102 《送宗泰成都正法院四首》 宋·郭印

师今携锡下孤峰,似闻猿鸟含愁容。
胡不为言我常,东西南北总相逢。

103 《金刚随机无尽颂·妙行无分第四》 宋·释印肃

福德绝遮栏,生死不相关。
心布施,越彼炼凡丹。

104 《行坐卧三十二颂》 宋·释印肃

不亏扫地与煎茶,门户开关用法华。
云迹雨迹来不,个中谁肯速还家。

105 《行坐卧三十二颂》 宋·释印肃

如今无缝古棱层,透石穿云度有生。
普纳众缘无著,状如一室百千灯。

106 《答无和太初韵见寄》 宋·宋无

宝地人来少,柽阴自晚晴。
片云依石润,孤声出花清。
竹见分泉细,檀烟上颡轻。
勒铭留水寺,应供宿江城。

107 《如镜伐竹架过墙葡萄断竹插地复生枝叶地序》 宋·宋无

为引寒藤延晚翠,试栽碧玉动和恨。
风梢依旧生虚籁,龙择相将添过孙。
林月过庭窥断影,茶烟润色到啼痕。
汤休丽藻题还篇,具叶应多此处繙。

108 《伯氏自仪真招宝觉师持以诗促行》 宋·王洋

白沙太守性多能,儒业箕裘祖佛灯。
酒减三分留待客,草高一丈远招僧。
见成斋饭非长计,创立业林是大乘。
沩山十年后,牯牛烂欑不须绳。

109 《古淡然才得帖长芦不受却归松风旧寺次社中》 宋·薛嵎

拄杖挑云上半肩,寻幽重到旧栖禅。
浮生多故成南北,白发相惊问岁年。
房闭松声难辨雨,山连海脉暗通泉。
自从勇却长芦请,猿鹤终宵亦稳眠。

110 《莹老自浙归东广光孝移南华五首》 宋·曾丰

南宗要勘北机关,踏遍江湖淮浙山。
始信广东元有佛,打包依旧更南还。

111 《莹老自浙归东广光孝移南华五首》 宋·曾丰

重脱袈裟挂广州,与人说法口如流。
放生池里鱼倾耳,受戒坛前石点头。

112 《莹老自浙归东广光孝移南华五首》 宋·曾丰

终年尽日讲楞严,舌自深藏口自缄。
脚指今将舌头去,悬知满阁是空函。

113 《莹老自浙归东广光孝移南华五首》 宋·曾丰

无苦那从复觅甘,堂头与水已相谙。
犹将达磨泉中意,更去曹溪滴里参。

114 《莹老自浙归东广光孝移南华五首》 宋·曾丰

制止寺中房相砚,曹溪堂上祖师衣。
旧家公案新拈起,两样机关一指归。

115 《从驩州廨宅移山间水亭赠苏使君》 唐·沈佺期

遇坎即乘流,西南到火洲。
鬼门应苦夜,瘴浦不宜秋。
岁贷胸穿老,朝飞鼻饮头。
死生离骨肉,荣辱间朋游。

116 《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人》 唐·刘长卿

洛阳别离久,江上心可得。
惆怅增暮情,潇湘复秋色。
故山隔何处,落日羡归翼。
沧海空自流,白鸥不相识。

117 《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此公昔任白马尉,今寄滑台)》 唐·高适

郑侯应凄惶,五十头尽白。
昔为南昌尉,今作东郡客。
与语多远情,论心知所益。
秋林既清旷,穷巷空淅沥。
蝶舞园更闲,鸡鸣日云夕。
男儿未称意,其道固无适。
劝君且杜门,勿叹人事隔。

118 《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精舍》 唐·柳宗元

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
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
离披得幽桂,芳本欣盈握。
火耕困烟烬,薪采久摧剥。

离别

119 《送深法师游南岳(上人本资圣寺)》 唐·刘禹锡

师在白云乡,名登善法堂。
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飞锡无定所,宝书留旧房。
唯应衔果雁,相送至衡阳。

120 《题漫天岭智藏师兰若僧云此二十八年》 唐·元稹

僧临大道阅浮生,来往憧憧利与名。
二十八年何限客,不曾闲见一人行。

* 关于住的诗词 描写住的诗词 带有住的诗词 包含住的古诗词(3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