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恩者的诗词(239首)

1 《颂古三十一首》 宋·释安永

一刀两段绝譊讹,天下禅和不奈何。
头戴草鞋重漏泄,知恩者少负恩多。

2 《鹧鸪天 寿杨同知》 元·蒲道源

好景良辰近上元。
天公为闲产英贤。
政声洋溢春风外,德泽流行汉水边。
官一品,寿千年。
应知仁者得兼全。
凤凰池上恩波暖,指日丹墀步武

3 《送知军曹比部移虔州》 宋·李覯

要知贤者善居官,法自严明性自宽。
黠吏欲欺难作计,愚民初惧久方安。
狱辞大小情皆见,市物公私价一般。
农力不闻供土木,穷阎犹得免饥寒。

4 《净慈显老为众行化,且示近所写真,戏题五绝》 宋·范成大

孤云野鹤本无求,刚被差充粥饭头。
担负一蒫牙齿债,钟鸣鼓响几时休。
冒雪敲冰乞米回,斋堂如海钵单开。
众中若有知恩者,一粒何曾咬破来?

5 《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爱情神话故事

6 《洞箫赋》 两汉·王褒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辞赋精选音乐

7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8 《报孙会宗书》 两汉·杨恽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
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古文观止书信讽刺

9 《送知府吴龙图》 宋·文同

国初已来治蜀者,处置尽自乖崖公。
当时奏使便宜敕,不与天下州府同。
行之已及八十载,奸宄消伏谁之功。
因循至此渐抏敝,有未晓者时相攻。

10 《送知府吴龙图》 宋·强至

国初以来治蜀者,处置尽自乖崖公。
当时奏使便宜敕,不与天下州府同。
行之已及八十载,奸宄销伏谁之功。
因循至此渐抏敝,有未晓者时相攻。

11 《送杜靖国知连州》 宋·郑侠

杜氏世德光无前,声华行实相辉鲜。
蒉之职也在刀匕,亲举罚爵平公筵。
预之闻见合左氏,春秋大法因粲然。
诗为郡守称杜母,南阳之人今尚传。

12 《足亭张康节南亭也台数尺亭在其上》 宋·李廌

人生天地间,海中一浮沤。
欲求无厌心,无乃不胜求。
知足有真乐,不然多悔尤。
浅儒急名誉,夸人矜智谋。

13 《赵子礼劝农回有诗和者盈轴然皆颂德诗非劝农》 宋·郑刚中

山乡穷甿不知春,齿莽这种那复耘。
劝使一日临郊坰,曰尔父老尔勿宁。
勅书劝论因人情,要使秋稼如云平。
馈匀饮食烦厨兵,尔醉且饱其力耕。

14 《送陆同知北上二首》 宋·陆文圭

淳风日已簿,恩义不相薄。
恩义得于民,民顾吏有辞。
政化本不立,刀笔事愈卑。
李侯今之人,而行古所为。

15 《送洪内翰知太平府》 宋·沈继祖

文章有正派,此派公独传。
中绝仅如线,鸾胶真续弦。
自有乘法累,吾道几弃捐。
相挻入茫昧,一律争谈玄。

16 《偈颂一百零二首》 宋·释绍昙

妙斲鼻头墁,巧运风斤手。
千圣头边盖覆来,密密绵绵无渗漏。
不辞合土和灰,成就牛栏马廐。
只图一个不知恩,噇饭噇眠,

17 《月蚀诗》 唐·卢仝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
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
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

18 《沁园春》 宋·陈人杰

何如尔。
杜子美平生困踬不偶,而叹老羞卑之言少,爱君忧国之意多,可谓知所愁矣。
若于著衣吃饭,一一未能忘情,此为不知命者。
故用韵以反骚

19 《送范中济侍郎知庆州》 宋·孔武仲

平时广朝中,相见辄欢喜。
昂藏八尺身,所负必奇伟。
四方献善败,军国盈虚计。
叩之如川流,滚滚不知已。

20 《晓发兴州入陈平路》 唐·苏颋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 关于知恩者的诗词 描写知恩者的诗词 带有知恩者的诗词 包含知恩者的古诗词(23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