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顶的诗词[唐代](43首)

1 《题灵隐寺山禅院》 唐·綦毋潜

招提此山,下界不相闻。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
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2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唐·杜甫

姚公美政谁与俦,不减昔时陈太丘。
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骢马游。
东山高罗珍羞,下顾城郭销我忧。

3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唐·杜甫

姚公美政谁与俦,不减昔时陈太丘。
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骢马游。
东山高罗珍羞,下顾城郭销我忧。

4 《禅师(一作西峰)》 唐·张籍

独在西峰,年年闭石房。
定中无弟子,人到为焚香。

5 《登香炉峰》 唐·白居易

迢迢香炉峰,心存耳目想。
终年牵物役,今日方一往。
攀萝蹋危石,手足劳俯仰。
同游三四人,两人不敢上。

乐府妇女哀怨

6 《登香炉峰》 唐·白居易

迢迢香炉峰,心存耳目想。
终年牵物役,今日方一往。
攀萝蹋危石,手足劳俯仰。
同游三四人,两人不敢上。

7 《登商山最高》 唐·白居易

高高此山,四望唯烟云。
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
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
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
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
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8 《华》 唐·李绅

欲向仙峰炼九丹,独瞻华礼仙坛。
石标琪树凌空碧,水挂银河映月寒。
天外鹤声随绛节,洞中云气隐琅玕.
浮生未有从师地,空诵仙经想羽翰。

9 《四山》 唐·罗隐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10 《游云山晚望》 唐·贯休

聊一望,山灵草木奇。
黔南在何处,堪笑复堪悲。
菊歇香未歇,露繁蝉不饥。
明朝又西去,锦水与峨眉。

11 《游云山晚望》 唐·贯休

聊一望,山灵草木奇。
黔南在何处,堪笑复堪悲。
菊歇香未歇,露繁蝉不饥。
明朝又西去,锦水与峨眉。

12 《怀华道人》 唐·齐己

星边出,真宜上士家。
无人触床榻,满屋贮烟霞。
坐卧临天井,晴明见海涯。
禅馀石桥去,屐齿印松花。

古文观止生活赋税

13 《怀华道人》 唐·齐己

星边出,真宜上士家。
无人触床榻,满屋贮烟霞。
坐卧临天井,晴明见海涯。
禅馀石桥去,屐齿印松花。

14 《怀天台华僧》 唐·齐己

危临海,丹霞里石桥。
曾从国清寺,上看月明潮。
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
欲归师智者,头白路迢迢。

15 《题峰寺》 唐·李白

夜宿峰寺。
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16 《登骊山高寓目》 唐·李显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
阊阖雄里閈,城阙壮规模。
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
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

17 《奉和登骊山高寓目应制》 唐·崔湜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
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18 《奉和骊山高寓目应制》 唐·李峤

步辇陟山巅,山高入紫烟。
忠臣还捧日,圣后欲扪天。
迥识平陵树,低看华岳莲。
帝乡应不远,空见白云悬。

19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寓目应制》 唐·刘宪

骊阜镇皇都,銮游眺八区。
原隰旌门里,风云扆座隅。
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
从臣词赋末,滥得上天衢。

20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寓目应制》 唐·苏颋

仙跸御层氛,高高积翠分。
岩声中谷应,天语半空闻。
丰树连黄叶,函关入紫云。
圣图恢宇县,歌赋小横汾。

* 关于顶的诗词 描写顶的诗词 带有顶的诗词 包含顶的古诗词[唐代](4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