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行造句

用“之行”造句 第1组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千里之行,鸟借风飞,鱼借潮游。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细节决定成败美丑。

7、九层之塔,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变将来,从现在开始。改变现在,就是改变未来。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民谚 

用“之行”造句 第2组

11、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设道者易见晓,所以通凡人之心,而达不能之行

13、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14、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15、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6、有感人肺腑的感激之情,不如有默默的感激之行

17、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 

1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9、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行,避实而击虚。

20、既能成*,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用“之行”造句 第3组

2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22、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李叔同 

23、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24、没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旅游也会成为烦恼之行;没有坚强的毅力,短暂的路程也会变成艰难的跋涉;没有缜密的思考,简单的问题也会成为难解之谜;没有正确的思路,再好的机遇也会付诸流水。

25、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夫从南历时而不反谓之流,从下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从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27、吾之与学者相接也,教无不可施。吾则因其所可知,而示之知焉;因其所可行,而示之行焉。其未能知,而引之以知焉;其未能行,而勉之以行焉。未尝无有以诲之也。

28、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财政干部要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之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之心对待自己的职责。

30、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用“之行”造句 第4组

31、口诵圣人之言,身学贤者之行,久而不弊,劳而不废。

32、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

34、保兹天子,进无浮实之名;正是国人,退有顾言之行

35、臣闻之,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正其君。高纠与婴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行,特禄之臣也,何以补君乎!

36、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37、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38、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39、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40、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用“之行”造句 第5组

41、圣人承天之明,正日月之行,录星辰之度,因天地之利,等高下之宜,设山川之便,平四海,分九州,同好恶,一风俗。

4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

43、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44、以探讨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4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6、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47、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48、学可以近变一人之行,而又可以远变千世之质。

4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50、富贵皆人所欲也,虽有君子之行,犹有饥渴之情。君子耐以礼防情,以义割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小人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得苟佞,苟佞则有罪。夫贤者,君子也;佞人,小人也。君子与小人本殊操异行,取舍不同。

* 在线查询之行造句,用之行造句,用之行组词造句,包含之行的句子。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