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造句

“官话”的解释

官话[guān huà] 官话 (官方语言或汉语)官话,汉语官方标准语(英文:Official language),周朝称“雅言”,明清称“官话”,1909年开始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称“普通话”,台湾则继续惯称“国语”。二十世纪西学东渐,“官话”在学术上变成了一个方言或语种的称呼,截止2012年有9亿6000万人以它为母语。 “官话”的词义,现今既可以指“汉语官方标准语”也可以指“汉语官话方言”,词义视上下文而定。 当今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方言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等地。 官话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中国境内人数使用最多的官话方言是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次之。 大多数官话的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有入声外,大体上无入声,新增了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中古汉语中原有的六个辅音韵尾大体上只剩下−n,−ng,原本连接i,ü韵母的z,c,s声母颚化成j,q,x,即尖团合流。官话未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
用“官话”造句 第6组

51、 根据题材和宣传的需要,李是男和他创办的新舞台粤剧团,大胆地把舞台官话改用粤语演出,又采用平喉唱粤曲,用真嗓(实声)代替假嗓(假声)。

52、 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

53、 一口蓝青官话,对于旧时文人而言,只对廷议和面奏有影响,但无妨绝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时间的鸿雁来往和公文传达。

54、 党员干部应当入乡随俗,进村入户不摆官架子,把官话、套话变成土话、实话,多和群众坐板凳,听听群众心里话,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决策更有针对性。

55、 弃子喉唱官话的旧规,以白话唱平喉,创造了“四门头二簧”的“梵音腔”。

56、 朱先生不是那种口若悬河的人,他的口才并不好,讲一口带安徽味的蓝青官话,听起来并不“美”。

57、 你方讲罢我强调,我方说毕他补充,如果入耳的大都是官话、套话、废话的话,不难想象,*席台下面个别抑制力较差的仁兄难免要神昏意沉、恹恹欲睡了。

58、 其二是,新闻发言人虽然也曾发言,但所发之言往往显得“空洞无物”,充斥着大量“官话、套话、虚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

59、 反对“官话”的潮水开始泛滥,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位“爱打官腔的平主任”,并一步步逼近他的生活,猝不及防。

* 在线查询官话造句,用官话造句,用官话组词造句,包含官话的句子。
官话

关于官话的诗句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