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旨造句

“懿旨”的解释

懿旨[yì zhǐ] 懿旨 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公文都有明确的规定。秦代上行文为奏,下行文为制、诏。汉代上行文区分为四品:章、奏、表、议;下行文分为四类:策书、制书、诏书、戒书。魏晋南北朝公文同前代大略相似。隋代公文大都是梁代定制。唐代下行公文有六:制、敕、册、令、教、符;上行公文也有六:表、状、笺、启、辞、牒;平行公文有三:关、移、刺。 宋代公文上承唐代体制,种类更趋繁杂。元代公文略有变化,如诏令称圣旨,命令称令旨,指令称懿旨,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文体,如行移、申状之文。 所以对于皇帝的诏令称为圣旨,对于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或指令称为懿旨。
用“懿旨”造句 第1组

1、这是四房的事,只有她接了懿旨,太夫人心里才能转得过弯来。

2、听到懿旨的那一瞬间,她有种另一只鞋子终于落了下来的轻松和平静。

3、皇太后的懿旨请你火速进宫议事.

4、不如死了,如果那是神的懿旨:人世间除了愁苦还有什么?

5、这日册封凤秀女为妃,两宫太后隆恩懿旨,赏号慧妃。

6、懿旨购置机器于天津鼓铸,一文以一钱为率,京、外毋得参差。

7、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促间昏这,罔知所措。

8、军机处也得麻利一点,上谕、懿旨简单着拟,别那么多废话。

9、“以旸雨失时,偏灾屡告,懿旨饬君臣上下交儆。

10、剌客姓姜名环,乃东伯侯姜桓楚家将,奉中宫姜皇后懿旨,行剌大王,意在侵夺天位,与姜桓楚而为天子。

用“懿旨”造句 第2组

11、当宣政厅执事到贞贵妃的景荣宫宣读懿旨时,贞贵妃差点晕倒。

12、刚才太后颁下懿旨去内务府,因海天富海公公得病身亡,尚膳司副总管太监的职司,就由桂公公升任。

13、先前,皇后已经下了懿旨,命妇、亲眷中凡是有孕在身倘或尊堂有疾须在旁服侍者,无须进宫朝贺。

14、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领了佛祖懿旨,急切切怀一腔悲天悯人热念,带了弟子惠岸辞宝刹离灵山,驾一团祥云径往东方胜境来。

15、今夜吾奉母命带懿旨宣读,神人俯伏,静听宣旨。

16、懿旨斥其乖谬,罢御史,下部议,原摺掷还。

17、成欢之战后,直隶提督叶志超部败退北撤,自请严处,慈禧则传懿旨“加恩著赏给该军将士二万两,以示鼓励戎行至意”。

18、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光绪皇帝病重,慈禧就又传下懿旨,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入继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

19、军国机务,中外章奏,悉取摄政王处分,称诏行之,大事并请皇太后懿旨

* 在线查询懿旨造句,用懿旨造句,用懿旨组词造句,包含懿旨的句子。
懿旨

关于懿旨的诗句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