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券造句

“铁券”的解释

铁券[tiě quàn]
用“铁券”造句 第1组

1、 尽管身处异国他乡,海外游子一刻也没有忘记丹书铁券

2、 铁帽子王是清朝的称呼,在以前跟免死金牌、丹书铁券差不多功效,这是没有世袭罔替这一说。

3、 明朝档案中虽有民间俗称为“免死牌”的“金书铁券”,但与清朝档案相比,整个明朝档案并不算多。

4、 这楼门上供奉着开国皇帝赐下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九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

5、 你卖掉丹书铁券,乃是对太祖不恭!你为非作胆,乃是对王法不敬!若不能拿出丹书铁券,本府便只好治你的罪了!

6、 甘氏族谱记载,孙权曾御赐金书铁券给甘宁,这是一块半圆形瓦当状的金属字牌,上面刻有文字,大意是:凭此铁券,可以赐爵位,给俸禄,免罪。

7、 ,藏有丹书铁券,官商一律不得侵扰。

8、 郝文的双眼瞬间变得狰狞,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金书铁券,脸色变得如同死灰一般,他的双唇颤抖着,带着一丝不信:“原来最终的弃子是我!为什么?”。

9、 因为这是先皇御赐,丹书铁券的圈地功能将启动,村长院落周围方圆十里的土地将自动划归炎黄村所有作为私人领地。

10、 民间所称的“免死牌”,在古代的正规名称叫“金书铁券”。

用“铁券”造句 第2组

11、 领主铁券聚齐后是否有秘文显示,破读后其中有一条就是维麦家男性尽丧之日,即为落日将落之兆,是吧?

12、 “金书铁券”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13、 我国民间有“免死牌”一说,但它的官名叫“金书铁券”,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始于汉代。

14、 姬傲剑已经意识到武林世家的势力极大,自己颇似有着丹书铁券的柴大官人,一定程度上已经是特权阶层了。

15、 反腐败没有“铁帽子王”,没有什么功勋戚旧,没有什么丹书铁券,没有什么人有超越党纪国法的特权。

16、 故杞道德、王遇、张祐、苻承祖等拔自微阉,岁中而至王公;王叡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赏赉财帛以千万亿计,金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

17、 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大学毕业证已不是“金书铁券”。

18、 活动期间,玩家购买任意资源副本的金币消费,累计达到以下要求,即可获得丹书铁券奖励。

19、 村里的老汉李永蔚听说这个消息后,特意找到了谢佐,并告诉他自己是青海李土司西伯府李文的后裔,在他家里珍藏着明英宗朱祁镇颁发给李文的金书铁券

20、 不管证书如何的权威、由谁颁发,都只能作为消费者判断专家水平的一个参考,而不是绝对的“金书铁券”。

用“铁券”造句 第3组

21、 没有谁永远注定是“天之骄子”,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也绝非“金书铁券”。

22、 在大观之夜的古代书画部分26件珍品中,五代吴越王钱俶手卷《草书手简(并铁券图式及宋元明清名贤题跋)》尤为引人注目,被称为“人间至宝”。

23、 大明开国以来,对开疆拓土创建纲治有卓著功勋的文臣武将,依其功绩大小分封为公、侯、伯三等爵位,赐与金书铁券为凭证。

24、 如中国馆藏最早的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纸质公文档案;国内现存唯一一件“金书铁券”,也就是传说中的“免死牌”;光绪二十年科举“大金榜”等。

25、 在这批档案文献中,明代的“金书铁券”名列第八。

26、 由此看来,人大代表这个招牌有点像历史上的金书铁券、免死金牌,人大代表就算肆意违法,执法部门也不会积极执法。

27、 “丹书铁券”历史上有很多种叫法,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

28、 丹书铁券,上品铁器,故老相传是某个贤臣告老时先皇所赐,以表彰他毕生对帝国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让他返回故土后可以建一处庄园颐养天年。

29、 不错,听说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派子孙,因陈桥让位有德,宋太祖敕赐丹书铁券

30、 1月18日,一位参观者在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内观看明朝皇帝赐给功臣的“金书铁券”,即民间俗称的“免死牌”。

用“铁券”造句 第4组

31、 这个鲜于丹是宋徽宗的马夫,曾经救过宋徽宗的命,后被宋徽宗视为亲信,对他信任有加,特赐他丹书铁券

32、 大家紧盯着工作人员从箱子里一件件抬出四羊方尊、钱镠金书铁券和鎏金铜水月观音像,生怕漏看其中任何一个细节。

33、 一级村落有一个村长和二个长老,陈浩是众望所归的村长,抽中丹书铁券的罗兰同样被选成长老。

34、 而且,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

* 在线查询铁券造句,用铁券造句,用铁券组词造句,包含铁券的句子。

关于铁券的诗句

关于铁券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