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的读音 一鼓的意思

一鼓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赵简子赋晋国一鼓钟,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钟,钟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

“一鼓”的读音

拼音读音
[yī gǔ]
汉字注音:
ㄧ ㄍㄨˇ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一鼓”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

网络解释

一鼓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赵简子赋晋国一鼓钟,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钟,钟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

“一鼓”的单字解释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一鼓”的相关成语

“一鼓”的相关词语

“一鼓”造句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他怒睁着眼,额角的青筋随着呼呼的粗气一鼓一张。

我深深吸一口气,嘴唇紧贴在号嘴上,一鼓作气,“璞”吹得满脸通红,几次下来,结果都是如此。

一鼓作气,考研是一种忍耐。

怒睁着眼,额角青筋随着呼呼的粗气一鼓一张。

时不我待,发奋举绩,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一鼓作气,决不可节制分散。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语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

* 一鼓的读音是:yī gǔ,一鼓的意思:一鼓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赵简子赋晋国一鼓钟,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钟,钟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